山崎馬扎克:先進的生產理念贏得尊重和信賴
日期:2011/12/14 來源: 作者:
10月18日,大連金州新區雙D港,山崎馬扎克在華的第二家工廠、全球第9家工廠——山崎馬扎克機床(遼寧)有限公司隆重奠基,這項投資高達50億日元,占地近12萬m2,建筑面積約4萬m2,主要生產高端通用數控機床,計劃于2012年竣工投產。
馬扎克在華的第一家工廠——寧夏小巨人這么多年一直飽受產能之困,并且現有的產能內部挖潛也已經到了極限。馬扎克從2000年小巨人機床投產后屢次追加投資擴大產能,但還是不能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僅從小巨人賣出的機床,就有9000多臺服務在中國的2000多家工廠。
在銷量上,馬扎克在中國無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與此同時,這家公司還收獲了來自中國客戶的尊重和信任。參觀過馬扎克工廠的客戶,無不將其視為學習的對象,他們試圖復制其中一部分,甚至是全部。馬扎克在中國銷售的并不僅僅是一臺臺質量上乘、性能可靠的機床,作為工業母機制造商,馬扎克為用戶提供了充滿智慧的生產理念。
建設智能化工廠是馬扎克先進生產理念的最好詮釋。馬扎克在全球已建成的8家工廠都采用了無限接近立即交貨的接單生產系統,通過引進智能化工廠理念實現生產現場整體聯網(IT),使得技術、生產、營業信息等實現共享和實時信息的及時傳遞,對生產日程實行正確的、最佳化管理。
接單生產系統的生產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這些信息,以產品完工、出貨日期為目標,使得從材料的投放到機器加工、鈑金零部件加工、組件裝配、單元生產、采購品和準評估品的裝配等所有生產工序都同時進行。同時,通過引進最新的物流裝配手段對各個生產工序實施同步的零部件供給,在進行物品生產的同時,將其轉移到最終裝配的工序,再經過各工序嚴格的質量檢查。在單元生產工序里,以作為機床主要單元的主軸,刀塔等與最終產品在同樣的條件下進行長時間試驗運行之后再轉移到下一步工序。每一臺試驗運行時間長達300小時。通過采用接單生產系統,大大地縮短了從接單到生產出貨的時間,削減了生產成本,提高了質量,從而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客戶提供最佳的機床。同時,還推動了多品種、小批量零件的加工效率和無人化進程。
由于采用了具有智能化功能的復合加工機和智能化機器人等先進手段,并且,采取很多措施減少了諸如刀具準備等要熟練操作員才能實施的工作,這種生產方式可以很好地應對老齡化、人工費用高漲和勞動時間減少等社會問題,是一個受人工費用影響較小而對生產量變動反應迅速的生產系統。而這些優勢正是中國客戶到訪馬扎克工廠必定要交流請教的問題。
來自馬扎克的實踐數據表明,引入智能化后,生產中創造附加值的時間由原來的25%提高到50%,而不創造附加值的時間由原來的 75%下降到50%;設備運轉率大幅提高,在100%以上,節約設備臺數50%以上。由于產品在制總需時間減少,半成品庫存大幅下降。
生產理念為馬扎克贏得了客戶的信任,服務理念和在本行業的堅持提升了這種信任。馬扎克認為,機床制造廠商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是:不但擁有技術而且還提供周到的售前支持和售后服務,并且要長期生存。為客戶提供長久的技術支持和持續供應維修所需零部件是機床制造廠商的重要使命之一。馬扎克全球配件中心大約儲存了4萬多種類的39萬個配件,最近還為一臺1963年產的普通車床提供了配件,并且查到了當時的生產記錄。
作為屢屢登上全球機床業第一寶座的公司,馬扎克并沒有尋求上市,“我們家族經營機床產業,源自喜歡機床,喜歡制造機床,喜歡到離不開,才能堅持下來。這么多年我們堅持不上市,就是保證自主經營,不斷地投資在機床行業。” 已故會長山崎照幸曾多次向客戶坦陳。這段樸素的話引人深思,與今天許多追求短平快的行為對比鮮明,最終的結果自然大有不同。
基于在工業母機制造中的實踐,馬扎克正在不斷地為客戶提供技術上和生產上的革新,在小巨人工廠每年舉行的MTF展覽,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客戶能夠近距離體驗先進的生產理念和這些革新。如果我們用心,就能在那座智能化的工廠里看到機械制造業的未來。
馬扎克在華的第一家工廠——寧夏小巨人這么多年一直飽受產能之困,并且現有的產能內部挖潛也已經到了極限。馬扎克從2000年小巨人機床投產后屢次追加投資擴大產能,但還是不能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僅從小巨人賣出的機床,就有9000多臺服務在中國的2000多家工廠。
在銷量上,馬扎克在中國無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與此同時,這家公司還收獲了來自中國客戶的尊重和信任。參觀過馬扎克工廠的客戶,無不將其視為學習的對象,他們試圖復制其中一部分,甚至是全部。馬扎克在中國銷售的并不僅僅是一臺臺質量上乘、性能可靠的機床,作為工業母機制造商,馬扎克為用戶提供了充滿智慧的生產理念。
建設智能化工廠是馬扎克先進生產理念的最好詮釋。馬扎克在全球已建成的8家工廠都采用了無限接近立即交貨的接單生產系統,通過引進智能化工廠理念實現生產現場整體聯網(IT),使得技術、生產、營業信息等實現共享和實時信息的及時傳遞,對生產日程實行正確的、最佳化管理。
接單生產系統的生產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這些信息,以產品完工、出貨日期為目標,使得從材料的投放到機器加工、鈑金零部件加工、組件裝配、單元生產、采購品和準評估品的裝配等所有生產工序都同時進行。同時,通過引進最新的物流裝配手段對各個生產工序實施同步的零部件供給,在進行物品生產的同時,將其轉移到最終裝配的工序,再經過各工序嚴格的質量檢查。在單元生產工序里,以作為機床主要單元的主軸,刀塔等與最終產品在同樣的條件下進行長時間試驗運行之后再轉移到下一步工序。每一臺試驗運行時間長達300小時。通過采用接單生產系統,大大地縮短了從接單到生產出貨的時間,削減了生產成本,提高了質量,從而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客戶提供最佳的機床。同時,還推動了多品種、小批量零件的加工效率和無人化進程。
由于采用了具有智能化功能的復合加工機和智能化機器人等先進手段,并且,采取很多措施減少了諸如刀具準備等要熟練操作員才能實施的工作,這種生產方式可以很好地應對老齡化、人工費用高漲和勞動時間減少等社會問題,是一個受人工費用影響較小而對生產量變動反應迅速的生產系統。而這些優勢正是中國客戶到訪馬扎克工廠必定要交流請教的問題。
來自馬扎克的實踐數據表明,引入智能化后,生產中創造附加值的時間由原來的25%提高到50%,而不創造附加值的時間由原來的 75%下降到50%;設備運轉率大幅提高,在100%以上,節約設備臺數50%以上。由于產品在制總需時間減少,半成品庫存大幅下降。
生產理念為馬扎克贏得了客戶的信任,服務理念和在本行業的堅持提升了這種信任。馬扎克認為,機床制造廠商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是:不但擁有技術而且還提供周到的售前支持和售后服務,并且要長期生存。為客戶提供長久的技術支持和持續供應維修所需零部件是機床制造廠商的重要使命之一。馬扎克全球配件中心大約儲存了4萬多種類的39萬個配件,最近還為一臺1963年產的普通車床提供了配件,并且查到了當時的生產記錄。
作為屢屢登上全球機床業第一寶座的公司,馬扎克并沒有尋求上市,“我們家族經營機床產業,源自喜歡機床,喜歡制造機床,喜歡到離不開,才能堅持下來。這么多年我們堅持不上市,就是保證自主經營,不斷地投資在機床行業。” 已故會長山崎照幸曾多次向客戶坦陳。這段樸素的話引人深思,與今天許多追求短平快的行為對比鮮明,最終的結果自然大有不同。
基于在工業母機制造中的實踐,馬扎克正在不斷地為客戶提供技術上和生產上的革新,在小巨人工廠每年舉行的MTF展覽,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客戶能夠近距離體驗先進的生產理念和這些革新。如果我們用心,就能在那座智能化的工廠里看到機械制造業的未來。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