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當前位置:首頁>>MEB客車網>>企業直擊

安全需要系統保障

日期:2011/12/27   來源:《客車》周刊   作者: 吳 凡

     一樁又一樁事故的發生,進一步激發了業界對“安全”這一汽車基本屬性的莫大關心。關于安全的討論,有些集中于如何制造安全產品,如通過采用更為安全的結構以及各種主被動安全技術實現安全性更高的產品;有些集中于如何構建更為安全的交通系統,如可以實現實時信息交互的智能交通系統,以更好地保護人們生命、財產以及公共秩序。所有的討論其實都難以超越一個基本面,那就是安全不能獨善其身,安全需要系統保障。

商用車安全受重視

    盡管不少客車企業已經富有先見之明地率先倡導安全,如蘇州金龍、安凱客車等,可安全從來都不是企業一方的事情。國家及相關管理部門已經意識到,商用車對公路安全造成的隱患和威脅更為巨大,僅僅依靠加強乘用車的主被動安全配置只能在一定范圍內有效保護人的生命和財產,而承擔老百姓日常出行、貨物運輸等責任的商用車由于安全配置的起點較低,對安全技術的需求更為急迫。

    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生產經營性車輛導致死亡事故比例高,一般貨運車輛、校車肇事致人死亡增多。2010年共接報涉及人員傷亡的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起數、造成的死亡人數,分別占全國總量的29.9%40.2%。其中,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615起,一次死亡5人以上事故152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6起,分別占全國同類事故的49.4%56.6%76.5%,所占比重上升;7%的事故死亡人數系營運客車肇事導致,同比下降14.4%29.7%的事故死亡人數系一般貨運車輛肇事導致,同比上升2.7%;危險品運輸車輛、校車肇事導致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上升10.4%3.2%

     調查顯示,60%以上的中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車輛的安全性能,而過去他們可能更關注價格。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汽車安全技術發展國際論壇上(簡稱安全國際論壇),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秘書長趙曉平表示,交通安全是德政工程、民生問題。

我國關于汽車安全的政策法規,從1993年第一批強制性法規面世以來,得到了不斷的補充和更新,尤其是近兩年,相關政策法規頒布的力度及關注領域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01071同時生效的GBT24550-2009《汽車對行人的碰撞保護強制性國家標準》、《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條件》、《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辦法》中便可一斑全豹。這3部法規分別涉及行人保護、校車安全和生產一致性,不僅填補了過去我國在安全領域中的一些盲點區域,還反映出這些問題已經進入相關管理部門的視野。在2010年新版的《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中,尤其體現了商用車的運行安全日益得到重視。這版內容做出了多處修改,且修改內容主要涉及商用車,如在“7.2 行車制動”中增加了部分重型汽車和掛車應裝備防抱制動裝置的要求,在“7.12. 制動報警裝置”中規定了采用液壓制動的汽車應裝備液壓傳能裝置部件失效報警裝置的要求及安裝具有防抱制動裝置的汽車應具有防抱制動裝置失效報警功能。

安全技術的“瓶頸”

     致力于行人保護、兒童安全等領域的相關汽車安全政策的完善,以及消費者理念日趨成熟、國內企業國際化進程加速,這些都是推動我國汽車安全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韓鐳在安全國際論壇上指出,未來汽車安全的發展方向有6個:第一是,汽車安全技術一體化;第二是,汽車安全技術電子化;第三,汽車行人保護技術興起;;第四,兒童安全技術將受到高度關注;第五,新能源汽車安全技術起步;第六,日趨重視商用車安全技術。

     然而,目前我國汽車產業面臨的整體問題是:先進的汽車安全技術悉數掌握跨國公司的手中,國內廠商基本不掌握相關核心技術。上海汽車集團技術中心副總工程師湯曉東坦誠地告訴《客車》周刊記者,安全技術的發展更新很快,目前國內汽車企業的研發集中于學習和跟進國外技術,即便像上汽這種領先的汽車集團,也很少或不開展前瞻性的技術研究。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簡言之是底子薄、難度高。從我國整個汽車工業的基礎,到研發資金的投入規模,到相關領域專業人才的匱乏等,是一個立體的工作,實施起來,舉步維艱。湯曉東強調,我國與發達國家汽車產業的最大差別并不是硬件和軟件,而是“人”,在人才的素質、數量等方面都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與國內企業普遍處于追隨、追趕的狀態相異,跨國公司在安全技術領域開展了一場“自我超越”的競賽,以博世、TRW、大陸等為代表的跨國公司,早已將“無人駕駛”作為未來20年安全技術發展的目標。博世底盤控制系統工程執行副總裁Hoheisel Dirk表示,無人駕駛并不是一個理想狀態,而是一個能夠實現且必須實現的愿景。這一愿景的實現將有賴于主動、被動安全技術的高效整合,以傳感器、雷達、紅外、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的進步為基礎,構建“會思考”的汽車社會。尤為重要的是,這一目標的達成將意味著道路“零事故”,所有人包括駕駛員、乘客、行人的生命及財產安全都得到照顧和保護。安全國際論壇上的演講者們預測,主被動安全系統的整合或者說集成,將在2020年左右實現;而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的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則是整合式主被動安全系統的里程碑。

     撇開上述面向未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技術不談,看看現有應用在商用車上的安全配置。以客車為例,應用得最為普遍的除了ABS,就是緩速器。盡管在緩速器領域,除了國外品牌的福伊特、采埃孚、泰樂瑪等,國內的爾佳占據的市場份額也不小,但是就總體實力來說,國內零部件企業與跨國企業的差距仍然非常大,且由于技術儲備、人才培養等諸多問題的掣肘,這一差距有日漸擴大的趨勢。如何沖破這一“瓶頸”的限制,是需要我國汽車業界同仁一起努力的重要事業,而絕不是零部件企業苦練內功便能草草成就的。對此,心系行業的《客車周刊》呼吁相關政府管理部門,能夠積極發揮鼓勵自主創新、振興民族工業方面的引導作用,在今天就為中國汽車的未來一步一個腳印地打下堅實的基礎。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