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王金富:“精準農業是科技興農的關鍵所在”

日期:2012/03/13   來源:機電商報   作者:譚思敏

    “要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保障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重要途徑之一是依靠科技創新。而農業科技創新的關鍵之一就是農業機械裝備的科技創新。”全國人大代表、奇瑞重工總經理王金富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王金富認為,作為傳統的農業裝備產業技術、產品與業務升級的方向,精準農業是代表著當今科技含量最高、綜合性最強的現代農業裝備技術。農業精準化生產,將是我國農業走上現代化道路的一個重要標志;以精準農業推動中國農業科技發展,是現階段農業科技創新的關鍵之一。他說:“只有實施精準農業,我國才能實現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變,才能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讓農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問題與現實

     王金富表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在農業機械化方面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他向記者列舉了這樣一些數據:美國務農人口僅占2%,但農業及其為農業服務的相關產業所創造的產值占美國GDP17%,一個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可供養的人數達到125人;日本農業人均產值3.19萬美元,是中國農業人均產值近9倍。

     “美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大農業生產國和出口國,精準農業生產方式功不可沒。”王金富告訴記者:“美國自90年代初開始大力推廣精準農業,現在精準農業生產方式已成為美國解決糧食安全和食品質量問題的保障;日本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同樣得益于精準農業生產方式的推廣。”

     王金富認為,要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繼續保障糧食安全與耕地資源,實現從農業大國轉變為農業強國,就必須與世界同步,快速步入精準農業階段,運用數字化精準農業技術對傳統的農業裝備產業進行升級和改造。據國家發改委預測,到2020年我國糧食需求總量約為11450億斤,按照糧食自給率95%以上測算,202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需要達到10800億斤以上。與高企的糧食需求相對應的,是逐年減少的耕地面積和日漸降低的農業人口。

    與此同時,食品安全問題也屢見報端。我國糧食生產已經連續8年保持增產,但農藥、化肥的使用同樣保持高速增長。僅農用化肥單位面積平均施用量一項,就達到434.3千克/公頃,是國際公認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的1.93倍。在王金富看來,要降低化肥農藥的利用率,確保糧食安全,目前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利用精準農業技術。精準農業技術可以進行變量的施肥、播種、噴藥,進行土壤有機質層的監控,從而達到省種、省工,提高水肥的利用率的作用。

最佳解決方案

    在上述背景下,王金富掌舵的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發展精準農業裝備的解決方案,以科技進步保障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我國已經初步實現了人畜力向機械化轉變的偉大歷史轉變,現在需要用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實現農業裝備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產業升級。”王金富告訴記者:“利用精準農業技術可以突破資源和環境約束、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精準農業就是把科技貫穿整個農業生產全過程,做到定量決策、變量投入、定位實施。通過信息收集、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可以減少種子浪費50%,降低農藥95%使用量,70%化肥使用量,節水12-38%。精準農業技術既能夠節約日益減少的不可再生資源,又能保護脆弱的自然生態環境,還能夠保障糧食安全,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產品產出,為農業生產模式從“小地塊”向規模化經營提供了技術保障。

    精準農業是保障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最佳解決方案,具體應如何發展?王金富告訴記者:“中國發展精準農業的唯一路徑,就是通過整合全球資源、實現跨越式發展。”

    王金富認為,發展精準農業可以有3種模式選擇,一是本土成長,二是外資主導,三是全球資源整合,而第三種模式才是唯一可行的路徑。“外資主導模式的問題是核心技術不受控,產業安全不受控,糧食安全難以保障,長期自主能力的喪失將阻礙中國農機產業的發展;本土成長模式雖然有利于掌握核心技術、形成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但是產業增長速度慢,投資大、成長慢、效益低,不能滿足國家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需要。”王金富告訴記者:“全球資源整合模式能掌握核心技術,有利于產業快速、可持續發展,雖然初期投資較大,但成長快、效益高,可以通過對精準農業核心技術的掌握迅速成為全球農機行業的領軍者。”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