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江: 三大舉措力推核電出口
“很多計劃發展核電的國家,都有很強的意愿引進我國的百萬千瓦核電站。”近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李永江在兩會期間接受《機電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自福島核事故以來,雖然全球范圍內的核電發展再次進入“寒冬”,但今年以來,我國核電重啟呼聲日漸高漲。在李永江看來,福島核事故并未動搖核電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國家應該積極創造條件,適時推出核電“走出去”的戰略,在世界核電發展過程中樹立中國品牌,這是我國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必經之路。
出口時機成熟
“跟切爾諾貝利事件相比,這次核事故的影響要小很多。”李永江表示。
事實上,近日來自各方的聲音也證明了我國離核電新項目重啟的時間已經不遠。3月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表示,我國政府會在今年或在今年更早些時候恢復核電站項目的審批。
核電重啟在即,“安全高效發展核電”也被首次寫入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隨著核電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定位更加清晰,福島核事故后,我國核電發展目標也日漸明朗。近日,有媒體披露,我國《核電中長期規劃》已上報國務院,預計核電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應該不低于7500萬千瓦。
可以看到,發展核能仍然是未來保障全球能源供應的重要選擇之一。近日,美國也批準了兩臺核電機組的建設計劃,這是其時隔34年后,再次重啟核電發展。
“目前,我國完全有能力實現核電出口,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正在開發先進的三代核電技術,有望形成后續走向國際市場的品牌。”李永江表示。
自2009年底,后起的韓國擊敗法國、美國、日本等競爭對手,獲得阿聯酋核電站出口合同,全球核電產業的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如何抓住有利時機,分享世界范圍內的核電建設蛋糕,是我國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邁進的關鍵。
在李永江看來,通過多年的研發和創新,我國在核電出口方面具備了很好的基礎和后發優勢。“經過20多年實踐,我國在核電研究開發、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工程建設、運營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具備了相當的基礎和實力,能夠自主設計建造30萬、60萬、10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李永江如是說。
不僅如此,目前,我國正在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CP 1000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技術指標達到三代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研發的多用途模塊式ACP100小型壓水堆技術也在積極推進,“我國已具備核電‘走出去’的核心能力,為開拓國際核電市場創造了基本條件。”李永江說道。
此外,我國也已具有核工業全產業鏈的服務能力,且具有更低的建造成本和服務成本,比其他國家更具出口優勢。
“我國出口巴基斯坦的30萬千瓦核電站,一期運行良好,二期提前111天竣工。”在李永江眼里,這不僅為我國積累了出口核電的建設和運營管理經驗,同時也驗證了我國具備核電出口的能力。
三大舉措力推
“從國外發展經驗看,特別是韓國擊敗眾多老牌核電強國,成功簽下出口阿聯酋4座總價值超過200億美元的核電訂單,充分說明推動核電出口是國家力量和意志的體現。”李永江認為,推動核電出口,首先要在國家層面統一思想,制定核電出口戰略,加強對核電出口的統一組織和領導,綜合運用政治、經濟等多種手段,推動實施核電走出去戰略。
“國內核電企業也應統一思想,形成合力,以工程建設、裝備制造、技術支持和貸款打包的形式參與國際項目競標。”李永江表示。
其次,他建議要加快推進具有自主核電技術品牌的示范工程建設。
“近期應盡快啟動ACP 1000等核電品牌的示范工程建設,加快推進科研、設計、評審、工程等工作的開展。通過依托項目,推動自主核電品牌的批量化、產業化發展,為國際上有合作意向的目標國樹立樣板工程,堅定雙方合作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同時,他建議,要不斷增強對外核電工程總承包能力,打造核電出口全方位的軟硬實力。
最后,他強調,國家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他看來,核電項目往往具有投資金額大、資金回收期長等特點,核電出口項目面臨政治、投資等諸多風險。因此,他建議國家給予海外示范項目貸款和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核電出口企業采用靈活多樣的融資、易貨方案,鼓勵外資和民企投資核電,積極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為核電出口提供資金保障。
“政府要增加投入,加大自主研發核電技術的支持力度,組織好大型先進壓水堆重大科技專項的技術攻關,鼓勵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實現對核心技術的進一步突破。”李永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