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能質量治理產業亂象初現
與很多新興產業一樣,電能質量治理產業真正興起時間并不長,但目前已經面臨企業數量眾多、質量差別大、出現一定程度的價格戰等種種亂象。
據了解,在我國電能質量治理產業,民營企業表現更活躍。其中,西安賽博、追日電氣等主要側重于電力濾波器的生產,榮信股份、思源清能、中電普瑞、株洲時代等則是無功補償裝置的代表企業。
根據榮信股份發布的2011年度業績快報,其營業總收入比2010年增加了21.94%,營業利潤增加了24.51%。在森源電氣的年度業績報告中也指出,2011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5.25%,凈利潤同比增長84.72%,其中電能質量治理及其他業務表現突出,同比增長135.36%,占收入比重達到18.66%。
不難看出,與變壓器、開關柜等一次設備相比,電能質量治理設備還是保持了相對良好的盈利情況。但在調查采訪中,當記者問到電能質量治理產品的市場現狀時,多家領軍企業還是表達了對當前競爭形勢的擔憂。
“目前生產無功補償裝置的企業很多,各種形式的無功補償裝置都在加大市場推廣力度,讓用戶眼花繚亂,即使同一種補償形式也有數十家甚至上百家企業,造成了市場上無功補償設備良莠不齊?!睒s信股份SVG業務公司總經理李曠說。
追日電氣電能事業部總經理袁虎也反映了同樣的問題,他介紹說,目前電能質量治理市場日趨成熟,市場上的廠家驟然增多,帶來的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部分行業市場秩序呈現出紛爭局面,價格的惡性競爭也開始逐漸明顯。
而在市場競爭激烈的同時,這個產業本身并不完全成熟,還有一些產品本身的問題未得到解決。如零部件價格太高,不通用;某些功能不能穩定實現,組件容易損壞,設備運行不穩定、難以獲得損壞的重要組件等。
“現在電能質量治理廠家比較多,市場秩序有點亂,需要規范一下。首先,對治理產品的性能描述沒有統一標準,同一種產品的同一特征描述都不一樣,給用戶選擇造成困難;其次,缺乏檢測規范和第三方檢測機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教授姜齊榮表示,由于缺乏檢測,一些產品出現了實際性能和企業標示性能不一致的情況,如應用于風場的無功補償裝置,一般用戶要求響應時間在100?ms甚至30?ms以內,可有的企業產品實際響應時間卻長達800~900?ms。這很容易造成用戶和廠商的糾紛。
面對這樣的市場現狀,不少企業和專家都呼吁應該進一步完善相關標準,規范市場秩序。通過標準來淘汰一批落后企業。
袁虎表示,當前最緊要的是希望相關部門能夠主導主要電能質量治理廠家、設計院及行業主管部門編寫相關技術標準。目前市場剛起步,建立標準規范市場還來得及,等市場亂了,技術濫了,再想建立標準,規范市場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