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新能源發展已到非常重要的階段
在近日舉行的新能源6+1能源沙龍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主任委員李俊峰表示,我國新能源發展已經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階段。跟六七年前《可再生能源法》剛剛頒布時相比,新能源無論是在發展規模,還是在發電質量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同時,他強調,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所面臨的挑戰也是當時所難以想象的。
清醒地認識目前新能源所處的發展階段,并直面挑戰,不僅對我國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而言至關重要,同時,也關系著我國的節能減排目標能否最終實現。
為此,李俊峰在會上,解答了記者的種種疑問。
《機電商報》:《可再生能源法》頒布已有7年的時間,在您看來,目前我國的新能源發展已經到了哪個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面臨怎樣的問題?
李俊峰:跟六七年前全國風電年裝機5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10兆瓦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相比,目前,我國新能源無論是在規模還是質量上都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國風電裝機水平每年控制在1600萬到170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水平控制在每年300萬千瓦左右。
然而現在面臨的問題也已非當時所能現象。以前的任務是扶持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壯大,那時,基本靠國家的補貼就能解決很多問題。但現在如果不在機制上進行突破,新能源就很難有更大的發展。
同時,技術、政策、監管、融資、規劃、市場都對新能源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技術上看,以前新能源技術出現一些問題,我們可以包容他,因為那時它還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犯錯。但是現在,隨著新能源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我們規劃到2015年風電要達到1億千瓦的裝機規模,2020年要到2億千瓦,甚至更多,在這種條件下,新能源的技術標準和監管都存在新的問題。
《機電商報》:您如何看待新能源發展規劃在新能源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李俊峰:我國在發展新能源時,施行規劃先行的辦法,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規劃是不起作用的。
2007年,我國公布了第一次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當時要求2020年風電裝機規模達到500萬千瓦,其實當年就完成了5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2008年我們公布了“十一五”時期的風電裝機目標是2010年達到1000萬千瓦,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而2008年當年就突破了1000萬千瓦,2010年完成了4500萬千瓦的裝機量,提前完成了2020年的目標。
目前,我們要制定更切合實際的風電規劃,這有三個方面的好處。首先,能讓電網有充足的準備,如果規劃不到位,電網很難制定輸電網絡建設規劃,新能源的并網消納就是問題;其次,科學的規劃也能讓新能源裝備的發展與之相適應,避免新能源裝備的盲目投資和擴張。在這方面,風電和太陽能都吃了虧。最后,科學的發展規劃,也能讓新能源的補貼機制與之相適應,通過與規劃相結合,新能源的補貼才會更加到位。
《機電商報》:在您看來,國外在可再生能源并網方面的經驗,對我國是否有借鑒意義?
李俊峰:國外在可再生能源并網的機制和技術方面的經驗都值得我們學習。舉個例子,在2010年11月的兩天時間里,西班牙的風電并網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占到當時負荷的52%。
但當時,西班牙風電負荷之所以占比這么高,是因為它把所有的水電和天然氣發電都關了,煤電關了60%多,核電也關了15%。在我國,風電并網最多的時候也沒有占到總負荷的15%。這其實是一個機制的問題。所以,我們學習國外的經驗要全面,學一部分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機電商報》:國內分布式能源的建設熱情很高,您認為目前發展分布式能源存在哪些障礙,應該如何解決?
李俊峰:目前,分布式發電存在入網和直接消納的問題。為此,我們可以吸取國外的經驗,比如去年意大利光伏發電達到了900萬千瓦,80%以上是屋頂系統,德國的光伏發電達到750萬千瓦,90%以上是屋頂系統。
在我國也完全可以這么做,但必須要在體制和機制上取得突破,包括電力法、可再生能源法等相關法規的修改也要跟上。實際上,太陽能光伏發電最適合分布式發展。對此,業界已經達成共識。因此,加快太陽能的分布式發展,一定要落實機制方面的問題,技術上不存在問題。
《機電商報》:日前,微電網發展勢頭迅猛。您如何看待微電網和傳統大電網之間的關系?
李俊峰:微電網是促進新能源發展的一個方式,但是他只是大電網的一個補充,就像人體一樣,動脈和靜脈是人體的大循環系統,神經末梢只是微循環的部分,如果大的循環系統運行不暢,僅僅依靠微循環,人體是不會健康的。但是,反過來,神經末梢的健康運轉也能讓人體更健康。
《機電商報》:海上風電也是“十二五”期間我國風電發展的重點內容之一,時隔第一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已有3年的時間,第二批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將于何時啟動?事關海上風電發展全局的規劃何時出臺?
李俊峰:跟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的情況要復雜得多,由于第一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到現在還沒有真正落實,因此,第二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要等到第一批項目真正落實后才會啟動。相應的海上風電發展規劃的出臺也需要等待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