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乘客安全帶開始
7月1日,高速公路客運“安全帶”新規執行的最后時間點。作為交通、公安、安監聯合開展的“道路客運安全年”活動中重要一項,“安全帶”這個被發明了很多年,在車輛安全設備中被證明是最有效的裝置又一次走上了前臺。在幾部委聯合發給各客運公司和客運站的文件中,關于安全帶的應用被作為一個專項活動單列,并且標出了明確的執行時間表,足可見對其的重視。
這份下發到各級的文件要求各客運站從6月份開始,要把高速公路客運車輛安裝安全帶的情況作為出站檢查的一項內容,進一步督促客運企業盡快為所屬車輛加裝符合標準的安全帶。客運車輛出站前、上高速公路前、服務區休息發車前等環節,司乘人員要提醒、檢查旅客佩戴安全帶。7月1日起,客運站要把旅客佩戴安全帶的情況作為出站檢查的一項內容,高速公路客車旅客不佩戴安全帶的,禁止出站。
作出如此嚴厲的規定源于當下嚴峻的道路客運安全形勢。2011年發生在高速公路上的多起惡性事故讓人們扼腕嘆息同時也敲響了警鐘,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客運環境,決定客運安全的因素已經超出了以往。盡管各級部門已經全力提升,但2012年以來,各種公路客運的重大傷亡事故仍然不絕于耳,全面提升安全已經成為了擺在各方面的一個迫切問題。
驚奇于以往的不同,這一次安全活動中,安全帶被擺在了重要的位置。過去,我們看到的對于安全提升多集中在運營、駕駛和車輛制造方面。強化運營方的管理;對司機的安全考核;對客車制造標準的提高;強制監控與記錄裝置的應用等都是在歷次安全整頓與治理中的措施,但對于乘客安全的關系重大的安全帶似乎一直鮮有提及。而記者在過去的采訪中也多次請教多家以“安全”為品牌訴求的客車制造商,為何不遺余力的在車輛的安全裝置配備、車身結構等技術方面“硬碰硬”的下功夫,卻不把最基本的乘客安全帶都進行標配。得到的回答雖然各種各樣,但基本的中心思想都是這是由中國的客運市場決定的。出于購置成本的考慮,用戶對于車輛安全帶的配置與否有著絕對的主導權,而國內的法規并沒有要求,乘客也沒有這個習慣,為何要多花這份錢?一些在出廠就標配了安全帶的車型在用戶的使用中甚至被抱怨這些用不上的安全帶很礙事。
這一次的安全帶新規顯然從法規上有了保證,但對于實際的執行情況,可以預見這項規定的未來良好執行有著諸多的困難。一方面有硬件條件的問題,更多的是習慣的問題。從新規執行的這段時間記者采訪的幾家客運公司情況來看,多數對這個規定是很認可的,但是有些舊車的座椅根本不具備安全帶安裝的條件,無法按照規定要求安裝。再就是乘客的習慣,不愿意配合,在出客運站時還勉強能系上,但一上公路馬上就解開了。面對現在公路客運乘客量萎縮的情況,很多運營企業也無法特別強硬的要求乘客。于是一些人認為這項規定的出臺有些粗暴,但也有的人認為必須這樣,而且目前的規定還不夠嚴厲,“轎車上使用安全帶不也是這么一個過程,有懲罰措施了,大家才會執行,慢慢的也就成習慣了。客車上也一樣,必須有強制的措施”。
對于此次的安全帶新規,記者覺得這更是一個強化全民安全意識的過程。就像大家在乘坐飛機時都會自動關閉手機,如果哪位乘客沒有關閉大家都會指責他一樣,正是大家對自身安全的重視才會對影響安全的行為主動譴責。如果大家在乘坐客車時都對自己的安全負責,能主動扣好安全帶,那么對于一些其它影響安全的行為必然會群起而攻之。那么現在困擾客運業安全的一些頑疾,像超載、超速、疲勞駕駛、攜帶危險品等,乘客自然不會視而不見,公路客運的安全問題會好很多。如果乘客對自己的安全都沒有意識、不負責,單從運營方來管理,難免會有不規矩的公司鉆空子。
不管現在的使用如何,高速客運安全帶的強制規定是一個開始,有開始就有良好執行的一天。也希望在這個行為的帶動下,中國的高速客運安全形勢能有所好轉,不會再有像現在這樣如此密集的事故報道。
- 01-19“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
- 01-12努爾·白克力:“十三五..
- 11-30海格新能源客車監控平臺..
- 10-27擰緊車載信息系統的“安..
- 09-28助力提升商用車制動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