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淦:光伏行業洗牌不可避免
光伏行業前幾年的火爆行情還歷歷在目,當催生了無數財富神話的光伏行業翻開下一頁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竟是如今的這番情景。
繼美國對我國光伏行業發起“雙反”調查之后,歐盟也緊隨其后,向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
這一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同時也是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的主要地區,試圖豎起堤壩,通過貿易戰將中國光伏企業擋在門外,這對我國光伏企業而言意味著什么?
在經歷國際貿易爭端的同時,中國光伏企業正在遭遇產能嚴重過剩,光伏產品價格暴跌、銷售業績急劇下降,盈利能力堪憂,多數光伏企業虧損嚴重、甚至隨時可能倒閉的困境。
光伏行業這般跌宕起伏的“劇情”,讓所有人大跌眼鏡。接下來,如何找出行業發展的癥結?如何看待未來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在日益趨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究竟將何去何從?
帶著這些問題,《機電商報》記者走訪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他看來,正視現狀是為了更好地看清問題的本質,同時,他認為,光伏行業到了必須要反思的時候了。
《機電商報》:緊隨美國,歐盟也對我國光伏行業發起了“反傾銷”的調查,對于中國光伏企業而言,打擊是否更大?
孟憲淦:歐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2011年,中國共出口價值358億美元的太陽能板,其中出口至歐盟市場的比例占60%以上。再加上美國市場,我國光伏產業80%的海外市場都將受到限制,這對于中國光伏行業來說是致命的。
目前,我國光伏行業的產能為50吉瓦,但是今年我國光伏市場的安裝量僅為5~6吉瓦。即使我國一再調高光伏產業的發展規劃,將“十二五”時期的發展目標提高到21吉瓦,僅僅依靠國內光伏市場來消化我國光伏行業的產能也是根本不夠的。
所以,我們正在積極努力爭取,盡量避免歐盟對我國征收“反傾銷”稅。
《機電商報》:我國新能源行業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爭端的“重災區”,歐美各國為何頻頻對我國新能源領域“發難”,貿易爭端的實質是什么?
孟憲淦:實際上,僅僅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歐盟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是不可思議的。因為,歐美等國在與中國進行的光伏產品貿易中都是受益者。歐盟在與我國進行光伏產品的進出口貿易中保持順差,美國也從我國輸入的物美價廉的光伏產品中受益。
從事件本身來看,此次歐盟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調查,跟歐洲債務危機息息相關。全球的光伏市場發展都離不開各國政府的補貼政策。然而,隨著歐債危機爆發,經濟景氣度下降,歐洲各國也相應大幅下調了對光伏行業的補貼政策,這使得光伏市場需求急劇減少,產業競爭加劇,從而導致貿易爭端不斷升級。
從深層次來看,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上升,歐美等國試圖采取各種措施遏制我國的發展,“雙反”只是其中的一種手段。因此,“雙反”不僅僅是單純的國際貿易爭端,背后摻雜著政治、戰略等多重因素。
雖然,我國政府對此發表了各種聲明以示抗議,但是我認為作用有限,前景并不樂觀。
《機電商報》:縱觀我國光伏行業的發展現狀,您認為,在我國光伏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孟憲淦:第一,我國光伏行業產能過剩,行業進行盲目擴張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我國的光伏行業產能為50吉瓦,但全球市場實際需求的裝機量只有30吉瓦,為此,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制止光伏、風能等產業盲目擴張。
在光伏產業盲目擴張中不難發現,地方政府實際上扮演了推手的角色。目前,在國家節能降耗的目標壓力下,各級地方政府紛紛上馬新能源項目,據了解,我國600多個城市中,有一半以上上馬了光伏項目。無償劃撥土地就是地方政府支持光伏企業赴當地投資的主要方式之一。
第二,我國光伏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力。一直以來,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基本上是依靠引進國外的先進設備和技術,沒有核心技術,同時缺乏創新能力,這也導致行業發展的根基不牢固。
第三,我國光伏產業缺乏全球性的戰略布局。目前,雖然我國光伏行業的產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卻沒有進行全球性的戰略布局。反觀在中國投資的外資企業,他們不僅在中國建立了研發中心,同時還建立了制造中心和銷售中心。而我國多數光伏企業僅僅在海外實現了銷售,因此,一旦遇到市場的風吹草動,就會立即受到影響。
第四,目前,我國光伏企業大多走“大而全”的發展思路,采用垂直產業鏈的發展模式,企業往往想涉足這個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但是又不能把每個環節都做得最好,這樣的產業發展思路值得我們反思。
設想,如果我國光伏市場的2000多家光伏企業都專注于產業鏈上的某一環,并同時具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么我們的光伏產業就是堅不可摧的。
第五,光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并沒有將政策研究透徹。光伏市場是一個靠政策推動的市場,在國家制定的發展目標背后,是國家財力支持的力度。因此,企業發展的目標要根據國家制定的光伏發展的總量目標而定。光伏企業盲目擴張自身產能,不顧及行業發展全局的做法,實際上是在打消耗戰。
《機電商報》:這是否意味著,新一輪的行業洗牌將提前到來?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孟憲淦:面對目前的市場環境,行業洗牌將不可避免。但是,我認為在市場洗牌的過程中,企業的兼并重組將很難實現。因為,光伏行業是一個技術驅動的行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將市場淘汰的技術再納入旗下,這在光伏行業不太可行,因此,行業整合將很困難。
另外,希望政府出資來挽救落后產能,這也是不現實的。企業不能寄希望于國家政策,只有自救才能在這輪市場調整中不被淘汰。
面對行業的調整,企業要充滿信心,認真研究政策,制定適合自己的發展戰略。同時,進行戰略收縮調整,苦練內功,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機電商報》:您如何看待目前光伏行業的發展前景?
孟憲淦:太陽能光伏行業是一個朝陽產業,未來的發展潛能巨大。近年來,即使出現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近幾年的歐債危機,光伏市場的總裝機容量都呈上升趨勢。因此,我們應該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