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總量目標明確 “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發布

日期:2012/08/24   來源:《電力系統裝備》   作者:楊歌
  摘要:2012年8月6日,在國家能源局召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實施工作座談會上,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和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四個專題規劃正式發布,明確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布局,并對“十二五”時期可再生能源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
 

對我國“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全局具有指導意義的總體規劃,終于公布。   

201286日,在國家能源局召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實施工作座談會上,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和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四個專題規劃正式發布,明確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布局,并對“十二五”時期可再生能源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

 

總量目標確定

《規劃》明確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達到4.78t標準煤,其中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達到4t標準煤,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9.5%以上。   

外界關注的各類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指標也終于落定:到2015年,水電裝機容量達到2.9kW,其中常規水電2.6kW,抽水蓄能電站3000kW;累計并網運行風電達到1kW,其中海上風電500kW;太陽能發電達到2100kW,太陽能熱利用累計集熱面積4m2;生物質能年利用量5000t標準煤;各類地熱能開發利用總量達到1500t標準煤,各類海洋能電站5kW    

在總量目標的背后,“十二五”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發電裝機目標也十分明確,可再生能源總新增裝機容量達1.6kW,其中常規水電6100kW,風電7000kW,太陽能發電2000kW,生物質發電750kW。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爭取達到總發電量的20%以上。    

除了業界最關心的總量目標確定之外,在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長王駿也宣布了“十二五”時期,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基本原則,即市場機制與政策扶持相結合、集中開發與分散利用相結合、規模開發與產業升級相結合、國內發展與國際合作相結合。

他還分別對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的下一步發展提出要求。他指出,水電發展要重點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工作,統籌協調發展,推進水電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水電開發的政策。   

風電發展重點是解決好接入電網和并網運行消納問題,要通過開展電力需求響應管理,完善電力運行技術體系和運行方式,改進風電與火電協調運行,特別是要通過風電發展與當地供熱、居民用電等民生工程、農田水利等農業工程相結合,擴大風電本地消納量。同時,要加快發展沒有電網制約的中部、東南部地區的風電,以及分散式接入風電,開辟風電發展更多途徑。   

太陽能發電發展主要方式是就近接入、當地消納,特別是要發展分布式太陽能發電。電網企業要為分布式太陽能發電做好并網運行服務,通過發展智能電網等技術為分布式太陽能發電提供支撐。   

生物質能利用要因地制宜、綜合利用,做好資源評價、合理規劃,有序發展生物質發電,積極推廣生物質成型燃料,完善生物質氣化供氣,更主要的是進行生物質梯級綜合利用,發展生物質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物化工,并結合生物質發電、沼氣等形成生物質綜合利用體系。   

此外,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也被提上議程。據介紹,“十二五”將建立適應太陽能等分布式發電的電網技術支撐體系和管理體制,建設30個新能源微電網示范工程,綜合太陽能等各種分布式發電、可再生能源供熱和燃料利用等多元化可再生能源技術,建設100個新能源示范城市和200個綠色能源示范縣。發揮分布式能源的優勢,解決電網不能覆蓋區域的無電人口用電問題。沼氣、太陽能、生物質能氣化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村的入戶率達到50%以上。

“十二五”將建八大工程   

記者從會上獲悉,“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重點建設八項重大工程,以此帶動可再生能源的全面開發利用。這無疑給熱衷于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的人士指明了方向。   

 第一,將建設10個千萬千瓦級大型水電基地。重點注重金沙江中下游、雅礱江、大渡河、瀾滄江中下游、黃河上游、雅魯藏布江中游等流域(河段)水電開發,同時啟動金沙江上游、瀾滄江上游、怒江等流域水電開發工作。    

第二,進行大型風電基地建設。重點建設“三北”(東北、西北和華北)和沿海地區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包括河北、內蒙古東部、內蒙古西部、甘肅酒泉地區、新疆哈密地區、吉林、黑龍江及江蘇和山東沿海等地區。    

第三,加快海上風電開發,在江蘇、山東、河北、上海、廣東、浙江等沿海省份,建成一批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以示范項目建設帶動海上風電技術進步和裝備配套能力的提升。    

第四,加強太陽能電站基地建設。在甘肅、青海、新疆等太陽能資源豐富、具有荒漠化等閑置土地資源的地區,建設一批大型光伏電站,結合水電、風電開發情況及電網接入條件,發展水光、風光互補系統,建設若干太陽能發電基地。    

第五,發揮生物質能產品形式多樣的特點,大力推進生物質替代燃料工程。建設村村通沼氣工程和大型生物質氣化供氣工程,滿足居民對清潔燃氣需求,鼓勵剩余燃氣發電。合理開發鹽堿地、荒草地、荒山荒地等邊際性土地,開展非糧生物液體燃料示范點建設,替代車用燃料。建立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儲運和使用體系,在城市推廣生物質成型燃料集中供熱,在農村作為清潔炊事和采暖燃料推廣應用。    

第六,建設綠色能源示范縣。在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地區,支持開展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建成完善的綠色能源利用體系。鼓勵合理開發利用農林廢棄生物質能資源。    

改善農村居民生產和生活用電條件等。支持小城鎮因地制宜發展中小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設施,滿足電力、燃氣以及供熱等各類用能需求。    

第七,建設新能源示范城市,鼓勵資源豐富、城市生態環保要求高、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城市,按照多能互補的原則,開展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新能源在城市中的小范圍應用。支持各地在產業園區開展先進多樣的太陽能等新能源利用技術示范,滿足園區的電力、供熱、制冷等綜合能源需求。   

第八,在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和具備多元化利用條件的地區,建設小型風能、太陽能、水能設備與儲能設施組成的微型電網,以智能電網技術為支撐,開展以新能源發電為主、其他電源及大電網供電為輔的新型供用電模式。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