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2013 機遇與挑戰并存
——訪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吳達成
2013年來了。新的一年新的開始,盡管光伏產業的2012年過的并不太平,但在國家扶持政策暖風頻吹的背景下,嚴冬的過去有了一絲希望。
近日,記者特別就2012年我國光伏產業及市場總結、2013年光伏市場展望等話題采訪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吳達成,請他為讀者梳理一下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現在和未來。
《機電商報》:值此新年之際,回望過去的一年,您怎么看2012年的光伏市場?
吳達成:2012年我國的光伏行業發展得比較困難,大部分光伏企業的日子都不是很好過。大面積企業出現虧損,即使有些企業表面上看來銷量上升,但利潤也是大幅下滑的,甚至出現成本售價倒掛。這與2012年我國光伏產業遭遇美國、歐盟“雙反”對出口造成不利影響,國際市場補貼下降、市場空間萎縮影響等是分不開的,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前幾年光伏行業自身產能擴張過快,形成過度競爭。
但同時要看到的是,2012年也是利好的一年,嚴峻的國際形勢促使我國國內市場快速啟動。現在國家從上到下取得了共識,相關部委連續出臺各種政策促進市場發展。特別是2012年下半年來,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國家能源局下發了《國家能源局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了《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關于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管理工作的意見》等,為我國光伏產業未來平衡、健康發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機電商報》:2012年的全球及中國光伏市場同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吳達成:從數字上看,2012年與2011年時情況差不多,盡管此前大家都預測光伏市場會出現較低增速,但實際增長還是高于預期。盡管具體的統計數字還沒有出來,但據一些權威咨詢機構預計,2012年全球光伏市場需求量仍然保持上升,具體增速還不能確定,但至少會保持30%以上增長,較2011年67%的增速會有所下降。
另外,光伏市場全球化趨勢愈加明顯。2011年時歐洲市場仍為主要光伏市場,其當年及累計光伏裝機都占全球的75%,而2012年中國、美國等新興市場所占比例進一步增大。預計2012年中國可能上升成為全球裝機第二大國家,當年裝機估計會超過4吉瓦,較2011年國家能源局統計的2.04吉瓦當年裝機量翻了一番。
《機電商報》:“并網難”是困擾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的老問題,2012年這一問題是否得到解決?
吳達成:客觀地說,“并網難”一直存在。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使光伏電站項目建設與相應電網規劃建設平衡發展。從政策導向上看,需要避免“運動式”的電站建設熱潮,如2011年出臺的年底前建成光伏電站項目享用1.15元/千瓦時電價政策,導致當年青海光伏電站項目建設大躍進,使當地電網建設難以跟上,出現“并網難”。2012年電網瓶頸現象有所好轉,主要也是因為國家政策沒有采取上網電價年底“一刀切”的做法,使各地建設項目有規劃地推進。
現在國家鼓勵發展分布式發電,其中一層意思就是分布式發電項目規模小、分散、就近接入,不會在同一個地方過于集中上網,對電網造成沖擊,使電網可以吸納更多的光伏發電電量。隨著智能電網的建設,相信光伏裝機和電網接納之間的矛盾會得到解決。
《機電商報》:現在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支持政策很多,您認為這些政策將取得怎樣的效果?
吳達成: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大多是用戶側直接使用,經濟性比大規模光伏發電好,同樣的資金補貼也可以支撐更多的光伏裝機;同時由于規模小,投資主體可以更多樣、靈活,也有利于光伏發電的商業化運作,發展前景廣闊,也非常值得重視。
現在,盡管支持政策不少,但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細化,政策的可執行性還有待提高。如扶持政策中尚沒有明確光伏發電電量的計量、結算方式,用戶側在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后所用電量和所供電量是分別計量結算,還是兩者相抵之后再結算;國家能源局提出的“單位電量定額補貼”標準還未出臺,補貼來源、發放方式也未確定;項目驗收標準也尚未建立。
實際上,近期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已經為光伏產業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國務院的表態也有利于各部門間的協調,目前只要各方能夠抓緊制定細則,將政策落到實處,分布式光伏發電就會得到非常有力的發展。
《機電商報》:2012年我國公布的光伏發電“十二五”規劃目標經歷了多次上調,但現在有傳言稱該目標會再次上調,對此您怎么看?
吳達成:經過調整,我國公布的光伏發電“十二五”目標為21吉瓦。無論國家是否會做出再次調整,從當前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這個目標都是遠遠不夠的,趕不上現實發展的勢頭。
2011年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為3.6吉瓦。2012年僅國家所批金太陽示范工程(兩批,裝機分別為1.71、2.83吉瓦)、光電建筑示范項目(兩批,0.5吉瓦)裝機加起來已經達到5吉瓦。另外,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指出,每個省(區、市)申報支持的項目數量不超過3個,申報總裝機容量原則上不超過50萬千瓦。照此計算,此類分布式發電項目裝機預計將達到15吉瓦。除此之外,國家在西部一些地區鼓勵發展大型光伏電站,如青海、甘肅、寧夏、新疆等省(區)已經核準了部分項目,裝機肯定會超過10吉瓦。據此粗略計算,“十二五”末期,我國累計光伏發電裝機超過40吉瓦應該不存在太大困難。實際上,規劃目標做不做出形式上的調整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動。
《機電商報》:現在如此大規模發展光伏發電時機是否已經成熟?
吳達成:事實上,我國光伏發電應用仍然只處于起步階段,基數很低,盡管從增長率來看似乎速率很快,但實際上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光伏發電在我國能源結構中所占比例還微乎其微,目前,光伏發電還處在需要政策激勵的發展階段,光伏市場發展規劃不僅體現了政府的決心,更重要的是,也體現出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與常規能源差距越來越小。“十二五”規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實現戶側平價上網,使光伏發電具有商業競爭力,利用很少或不用補貼就能自己發展。
《機電商報》:光伏發電成本的大幅下降是否因為侵占了光伏產品生產企業的正常利潤?
吳達成:光伏發電成本持續下降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技術進步帶來光伏電池效率等技術指標不斷提高,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加快了光伏企業的研發力度,企業可能減產能,但是研發一定不會停;第二,規模化生產有利成本下降;第三,市場競爭導致企業壓縮生產成本并且使市場價格趨于合理。
盡管現在的光伏產品價格受到了一些不正常因素影響,如拋庫存、惡性競爭等,但這種局面也是因為產業產能階段性過剩,國際市場增速放緩,供需關系突然轉換導致的。相信這種局面不可能長期持續,經過一輪優勝劣汰,這一行業會回歸理性發展。
但產品價格一旦下降就很難再得到大幅回升,所以光伏產業只能調整自身,進行技術改造、壓縮成本或提升品質,否則將難以適應市場競爭。預計2013年光伏產品的價格即使出現一些波動也不會大幅上升,長期來看仍將保持下降趨勢。
《機電商報》:您怎么看光伏產業的未來發展?
吳達成:整體來看,行業未來發展仍比較樂觀,因為國內光伏市場的快速發展預期越來越明顯。中國光伏產業將逐漸走出這兩年的陰影,現在的政策已經為產業健康平衡發展打下了較好基礎。
當然,產業調整、優勝劣汰等行業洗牌趨勢在2012年已經有所體現,2013年這種市場競爭格局調整還會延續。但是,整個產業會逐步向供需平衡發展。企業應該盡快提高技術水平、練好內功,同時加強行業自律、理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