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運動控制廠商市場策略選擇
日期:2013/03/27 來源:機電商報 作者:
摘要:中國運動控制市場從2009年到2012年可謂是跌宕起伏,風云變幻。面對如此多變的市場,對于已經進入或者正在進入的廠商來說,應該做出什么樣的市場策略規劃呢?
中國運動控制市場從2009年到2012年可謂是跌宕起伏,風云變幻。從IMS Research的中國運動控制市場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出,在經歷了2009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后,中國運動控制市場在2010年取得了超過40%的爆發式增長,2011年繼續高位運行,取得了不錯的19%的穩定增長,但2012年卻快速下降了19%之多。面對如此多變的市場,對于已經進入或者正在進入的廠商來說,應該做出什么樣的市場策略規劃呢?IMS Research公司高級分析師周萬木認為,運動控制廠商可以有五種市場策略選擇:總成本領先,差異化,聚焦策略和跟隨策略,一體化策略。
總成本領先并不完全是低價策略,個人認為臺達是總成本領先策略的榜樣,臺達不僅能提供切合行業需求的產品設計和精益化的產品生產,還能提供總成本相對低廉的行業整體方案??偝杀绢I先不僅針對臺達自身,還針對整個產業鏈。臺達產品比較穩定的性能節約了客戶的研發資源,加快了客戶產品上市時間,讓售后服務和客戶的生產維護成本也同時降低。
差異化是很多歐美公司的成功之道,這樣的公司可以舉出很多,比如丹納赫(Danaher,Kollmorgen),Beckhoff, B&R,帕克(parker),倫茨(Lenze),博世力士樂(bosch rexroth), Moog, LUST,Infranor,Elmo,Trio。這些公司雖然銷售額不算特別大,但卻可以維持比較高的利潤。做小而強的差異化企業對一些穩健的歐洲家族企業來說是控制風險,保證盈利的最好策略。
差異化道路看上去很美,但沒有技術實力和市場判斷能力卻很難做好,對本土廠商來說,更容易實施的是聚焦策略??梢跃劢沟侥硞€細分應用,細分行業,也可以聚焦到某種細分產品和功能,從微小的細分市場做起,深入細分市場,從低端進入,看準行業特點制造行業專用伺服。匯川就是個很好的聚焦策略例子,專注于電梯和注塑機變頻器行業,做大了之后再往通用產品和其他自動化產品過渡。除了聚焦細分行業,還可以聚焦海外市場,相對于低壓變頻器行業,本土運動控制廠商的海外業務還比較少。在低壓變頻器領域,中國本土廠商一方面在國內市場做得風生水起,一方面在海外市場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英威騰,歐瑞,希望森蘭和廣東的一批中小企業的海外業務開展的有聲有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隨著制造業產業轉移繼續,印度,東南亞,拉美,東歐和俄羅斯對高性價比的運動控制產品的需求在持續增加。墻內開花墻外香,也許海外市場對本土廠商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跟隨策略對本土廠商來說是最容易最自然的策略選擇,但最容易的道路也許是最難的,伺服行業波動性比較大,市場好的時候可以賺快錢,但市場波動的時候隨波逐流對采用跟隨策略的廠商就會是一個考驗。如果選擇跟隨策略,需要明確的問題是向誰學?怎么學?對于現階段的中國本土廠商來說,學歐美廠商不好學,只能學日系臺系廠商,再替代他們的產品,搶占他們的市場,其中過程會比較辛苦,但我們已經看到埃斯頓,匯川,邁信都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一體化策略分為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縱向一體化就是往上游或者下游發展,從產品競爭過渡到供應鏈競爭,比如做伺服的廠商開始做機器人,做注塑機的廠商開始做伺服電機,做伺服電機的廠商開始做編碼器。橫向一體化主要是指從做單一伺服產品過渡到做整套運動控制產品,再從運動控制產品過渡到上位控制,PLC,人機界面, I/O, DCS等完整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借助資本市場的 力量,英威騰和匯川等正在往這個方向走,逐漸從單一產品線向局部的解決方案提供商發展,他們會逐漸進軍中端市場,路漫漫其修遠兮,期待中國本土企業中能產生像西門子,施耐德一樣的自動化公司。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