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爆發”下的隱憂
7月1日,世界機器人聯合會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CEO圓桌會議中國場在上海舉行,7位領先的機器人制造商代表在幕布前坐定,對于這些資深的機器人行家來說,這是第一次在中國正式的討論機器人發展前景。我們不難看出,作為世界最具潛力的市場,中國已經成為機器人行業不可多得的沃土。機器人在中國將成發展態勢已經毋庸置疑,但是操作起來所面臨的諸多困難同樣不可忽視。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制造業大國,而今人口紅利的優勢正在消失,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再加上生產安全日益受到重視,原材料成本增加。這一系列問題促使著機器人代替人工成為生產主力,如今,科技的進步和技術的成熟加快了這一步伐。有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機器人需求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2012年銷量為2.3萬臺,總數達到7萬臺左右,同比大幅增加。目前在中國市場,機器人主要應用于汽車工業,其比例占到機器人應用總數的三分之一,將來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電子和電氣行業、裝配焊接、食品飲料、化工塑料以及光伏、半導體等清潔能源領域也將取得比較迅速的增長。作為應用于工業領域的機器人目前也面臨著前期投資大、價格過高等因素的制約。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把巨大的潛在市場變成真正的商業化市場。首先,傳統的人工工作環境并不適宜機器人的操作,企業要在生產流程、組織流程和管理流程方面將其轉變成適宜機器人工作的模式;其次,中國機器人的市場迎來的是爆發式的增長,能否通過系統整合來消化并適應這種增長將是一大挑戰;同時,機器人復合型人才的缺乏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我國機器人產業鏈的發展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機器人產業鏈包括核心零部件、系統集成商、服務等,每一環節都很重要。目前來說國內在控制系統、伺服和電機、減速機和軸承傳動系統等這些占到機器人成本50%以上的核心部件,其制造方面還不能與國際制造商同臺競爭。雖然近些年國家對這一方面做了不間斷的投入扶持,由于產量較少不足以帶動核心部件的發展,致使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包括技術基礎、工藝保障及機器人維修等服務體系的建設對機器人的發展也至關重要,即使是簡單的停機故障也會對整條生產線的正常運轉造成嚴重危害。我國的機器人產業無論是從發展歷程上還是制造規模上同國際同行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這就要中國的機器人制造企業在發展中形成產業聯盟,要與科研機構等達成合作,加快產品研發。同時在汽車、電子、裝配等領域進行工業機器人的試推廣活動,以便機器人的改造和創新。
要說中國機器人的發展過熱還為時尚早,在國際諸多制造商的壓力下,中國還需為自己的制造模式多些憂患意識。縱然有諸多困難,機器人作為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已經是必然之舉。從社會角度看,機器人的發展將對產業升級提供非常好的技術手段和科技保障;從企業角度看,機器人的應用會大大促進產業整合和行業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