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雪松:市場推廣難度大與動力電池投資熱帶來供需矛盾
我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高度重視為鋰離子電池市場的迅速升溫又添了一把柴。但和投資火熱相背離的是,市場推廣的緩慢進程和企業的盈利能力不足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
近日,在“2014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論壇”上,《機電商報》記者采訪了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研究員余雪松。他分析了今年上半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的發展形勢和面臨的主要問題,并對下半年的走勢進行了預測。
余雪松表示,在政策護航下,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增速趨穩,預計全年產量將接近55億只。此外,2014年動力電池將成為鋰離子電池行業增長主要推動力量,全年增速將超過200%。
行業形勢喜人
《機電商報》:今年以來,我國鋰離子電池市場在政策方面收獲了哪些利好消息?
余雪松: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新能源汽車發展。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視察上汽時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今年2月,四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降低了補貼下調幅度,并且明確了政策延續性。3月,科技部、工信部還聯合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方案》,對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示范工程進行部署。
此外,各省區市政府也紛紛出臺新能源汽車推廣方案和實施細則。比如,北京采取1∶1的補貼政策,國家和本市財政補助總額最高不超過車輛銷售價格的60%;深圳按照國家2013年補貼標準,對新能源汽車購置給予1∶1配套補貼,并保持補貼政策3年不變等。
《機電商報》:在技術方面,有哪些創新和突破推動產業化進程加快?
余雪松:在正負極材料方面,天津大學研制出高比能量氟化石墨烯鋰電池正極材料;福建物構所成功制備出尖晶石富鋰正極材料;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出高效節能制備技術,能提高材料合成效率25%等。
在電解液方面,中科院過程所開發出新型離子液體電解液,建立了規模化制備技術及成套設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隔膜方面,樂凱集團研制出高性能動力鋰電隔膜;機械總院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單向拉伸薄膜生產線”一次試車成功;遼源宏圖切入特斯拉供應鏈,走向世界高端市場。
在電池方面,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動力鋰電池項目和拓邦電子納米鋰動力電池項目分別通過驗收;金路集團研發的石墨烯鋰硫電池能量密度達2600瓦時/公斤。
《機電商報》:在政策和技術雙向給力的背景下,市場呈現出哪些特點?
余雪松: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行業并購風生水起,鋰電投資熱情高漲,市場前景總體看好。
一些企業在打通全產業鏈和上下游整合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萬向先后收購美國的A123和菲斯科,西部資源控股兩家鋰電公司、三家汽車生產企業,科士達控股協鑫鹽城(研發電池管理系統)。
一些企業則通過擴大規模,提升市場地位。比如,天齊鋰業擬收購銀河鋰業和泰利森股權,眾和新能源接手贛鋒鋰業三元前驅體子公司等。
另外還有一些原本屬于其他領域的企業也借機布局,涉足鋰電。比如,鑫科材料1.2億元參股天津力神進軍鋰電,嘉欣絲綢參股寧波世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企業盈利能力尚待提升
《機電商報》:目前看來,市場的供需狀況如何?
余雪松:市場推廣難度大與動力電池投資熱帶來了供需矛盾。2014年1-5月,我國電動汽車產量為1.4萬輛,距離2015年的推廣目標差距還很大。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也較緩慢,便捷性亟待提高。此外,產品偏低的性價比和地方保護主義的盛行都加大了市場推廣的難度。
而另一方面,動力鋰電的投資卻極為火熱。2013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動力鋰電項目宣布投資金額超過600億元。2014年我國動力鋰電產能將達到2000兆瓦時,2015年預計可能超過3000兆瓦時。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我國鋰離子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卻僅有30%~40%。
《機電商報》:在供大于需的情況下,企業的盈利狀況如何?
余雪松:產品價格在持續下降。消費型鋰離子電池價格從2010年的7元/安時降至2014年的2.5元/安時,降幅高達60%以上;而動力型鋰離子電池價格也從2010年的800美元/千瓦時降至2014年的250美元/千瓦時,降幅接近70%。受此影響,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的價格也持續下降。
總體看來,我國企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價格戰愈演愈烈。2014年一季度,我國不少鋰離子電池材料相關企業的營收和毛利率同比、環比均有所下降。比如,當升科技一季度實現營收1.2億元,盡管虧損有所收窄,但依然高達1200萬元;廣州天賜一季度實現營收1.4億元,同比增長15%,但凈利潤同比下降20% 等。
《機電商報》:預計下半年會有哪些發展趨勢?
余雪松:電動汽車市場火熱將帶動動力鋰電需求旺盛。正常預計,2014年我國電動汽車產量將達到5萬輛,動力鋰電需求1290兆瓦時。如果樂觀估計的話,2014年我國電動汽車產量將達到7萬輛,動力鋰電需求1800兆瓦時。此外,單體電池容量提升,消費鋰電穩步增長。
其次,配套能力將持續提升,包括關鍵材料產量不斷提升,進口替代進程加速,生產設備差距縮小,國產化優勢顯現等。再者,在行業規范方面,行業標準體系將不斷完善,行業規范條件也有望出臺。
總體判斷,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增速趨穩,預計全年增速在15%左右,即鋰離子電池產量將接近55億只。2014年動力電池成為鋰離子電池行業增長主要推動力量,全年增速將超過200%。
《機電商報》:針對行業現狀,您有哪些對策建議?
余雪松:建議加快出臺行業規范條件,進一步保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快貫徹落實四部委有關文件精神,穩步推進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加大對核心技術研發的支持,堅持扶優扶強,引導產業集約化發展,打造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加快優質產品規模化生產,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產品;堅持質量第一,從源頭保障鋰離子電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