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濟波:未來三年將是蘇美達集團新能源業務的高速增長期
基于對全球新能源發展趨勢的洞察,依托母公司國機集團在政策、資金、技術上的強大支持和自身的專業專注,蘇美達集團于2006年成立輝倫太陽能科技公司,順勢進入新能源產業,積極推進光伏核心產品研發、生產和貿易。
然而,近年來,中國光伏行業,特別是上游制造環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嚴峻形勢,蘇美達抓住行業整合洗牌機遇,于2010年成立新能源發展公司,積極推進“產業橫向整合,適度下游延伸”戰略,突破了產業發展瓶頸。
近日,江蘇蘇美達集團總裁蔡濟波向記者就新能源業務的定位、模式、計劃等進行了詳細闡述。“光伏發電應用市場目前仍處于供需緊平衡的狀態,成長和發展空間巨大。”他表示,蘇美達將抓住這一機遇,聚焦新能源開發應用側,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爭做以關鍵產品供應為基礎、以系統集成為核心、以投融資運作為支撐的新能源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
下游發展空間巨大
機電商報:對于中國以及全球的光伏產業現狀,您怎么看?
蔡濟波:在“十二五”發展前期,中國光伏行業,特別是組件制造環節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歐美傳統光伏市場對中國的“雙反”制裁此起彼伏,造成市場銳減;另一方面,國內產能供大于求矛盾激化,企業經營困難,面臨生存危機。
然而,局部特征并不能反映全局狀態。從整個光伏產業鏈來看,產能危機、同質競爭、經營困境主要集中在組件制造環節,而下游光伏發電應用市場尚未大規模啟動,目前仍處于供需緊平衡的狀態,成長和發展空間巨大。
在此背景下,2012年以來,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以補貼電價為核心的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為光伏產業的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機電商報:未來光伏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
蔡濟波:主要有三大趨勢。首先,受成本下降與政策推動,光伏行業新一輪景氣周期已經開啟,國內一線光伏企業開始逐漸擺脫危機,未來以中國為主的新興市場將成為推動光伏行業景氣周期的主要動力;其次,地面電站模式成熟,是產業鏈中最受益一環,兼具高增長和高盈利;此外,分布式模式正在探索之中,但前景光明,是未來的重點和方向。
建立有效商業模式
機電商報:在新形勢下,蘇美達對新能源業務怎樣定位?
蔡濟波:總體定位是,聚焦新能源開發應用側,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做以關鍵產品供應為基礎、以系統集成為核心、以投融資運作為支撐的新能源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
在國際市場,實施多種新能源并舉和全球化市場布局,著力產品和服務結構創新、技術升級與資源平臺建設,整合投資人、開發商、建設商、設備供應商、金融機構等相關方的關鍵需求,提供包括產品、技術、EPC、階段性結構融資等在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創造系統價值。
在國內市場,重點推進東部地區大型地面電站和分布式電站,“上屋頂、下農田、達用戶”,“建平臺、抓運維、強管理”,建立光伏電站快速開發、建設、轉讓以及資產證券化的商業模式,打造精品項目,嚴控系統風險,確保投資回報。
機電商報:具體采用哪種商業模式?
蔡濟波:蘇美達將采用貫通核心產品供應、電站項目(系統集成)及能源系統開發“三位一體”的商業模式,從賣產品向做服務轉型,從單一服務向系統集成轉型,從一般生產貿易商向項目開發商、產業運營商、制造服務商轉型。
在建立有效商業模式的同時,還將打造相匹配的核心能力體系,包括市場營銷和項目開發能力、產品集成研發能力、品質控制和運維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
比如,蘇美達和天傳所成功合作開發了儲能逆變器概念產品,在全球市場獲得了積極反響。再比如,在金融資源整合上,蘇美達與國開金融、平安證券等開展合作,利用其在保險、融資租賃、項目融資等優勢資源推進電站投資、開發、建設、轉讓以及資產證券化。
2014年將實現大幅增長
機電商報:公司新能源業務發展現狀如何?
蔡濟波:2013年以來,在外部各項利好政策推動和自身創新模式的運作下,新能源業務實現了快速穩健發展。一方面,海外市場在業務規模、市場布局、資源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突破;另一方面,國內光伏電站完成110兆瓦電站建設。此外,國內光伏電站累計實現轉讓72兆瓦,驗證了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機電商報:2014年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預期如何?
蔡濟波:目前,公司新能源業務和項目儲備豐富,預計2014年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具體來看,今年海外市場預計將保持平穩增長,包括風機在內的組合能源項目將獲得快速發展,市場布局更加優化,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國內光伏電站預計實施超200兆瓦,同比將保持快速增長;國內光伏電站轉讓的確定性較高,今年下半年將大規模確認收入,業務收入與利潤將實現大幅提升。
未來三年將是蘇美達新能源業務獲得長足發展的戰略階段。我們設定的目標是,2014-2016年,國內光伏電站實現累計新增開發規模500兆瓦,轉讓250兆瓦,持有250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