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升級 中資并購德國企業越來越難
引起巨大爭議的中國福建宏芯基金(FGC)收購德國半導體巨頭愛思強(Aixtron)一案,數月來一波三折,處于持續發酵中。本來已經通過了德國經濟部的審查,在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從中施壓下,來自德國政府方面的政治阻力又再度增強。
近日德國當地媒體報道,有德國政府官員表態將加強這方面的立法,而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將在近期對于該收購案明確表態。這起收購案的命運到底將會如何?
德國或修改法規加以阻止
據彭博上個周末的報道,德國媒體《明鏡》周刊稱,德國政府計劃對收購科技公司的交易加大審查,確保這些收購不損害德國經濟和政治利益。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計劃修改適用于海外競爭對手收購德國科技公司的法規。
在今年7月底,宏芯基金向愛思強發出了6.76億歐元的巨額收購要約,該要約得到愛思強管理層的支持。9月初,德國經濟部審查通過了該收購。
然而僅僅一個多月后,10月底,德國政府撤回了對該收購的批準,為這項交易在最后階段設置了意想不到的障礙。愛思強的股價受此影響大幅下跌。
據德國媒體此前報道,隨著這起收購案新細節的不斷曝光,德國政府承認,經濟部是在美國情報機構介入后才對這樁并購案亮起紅燈的。
有德國媒體援引德國情報部門專員的話說,美情報機關曾直接和德國總理府取得聯系,向德國方面展示了調查結果,其中展示了愛思強的產品也可以有軍事用途的證據,(收購)可能讓北京獲得用于軍事目的芯片生產技術。
奧巴馬或將明確表態
11月18日,愛思強在其官網上發布聲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已于美國東部時間11月17日結束了對宏芯基金收購愛思強案的調查,并通知愛思強和宏芯基金,這項交易威脅到了美國國家安全。同時,CFIUS將請求美國總統奧巴馬出面阻止。因此,CFIUS建議愛思強和宏芯基金徹底放棄這項交易。
按慣例,奧巴馬有15天時間作出決定。不過截至目前,他還沒有行動。市場正在靜態這位即將卸任的總統在近期表明自己的態度。
CFIUS啥來頭?這個負責對在美國的外國投資、收購及兼并交易進行國家安全審查的聯邦政府機構,由包括美國國防部、財政部、國土安全部在內的多個政府部門代表組成,經常性地在中企海外并購方面刷存在感,不少曾經“郎有情、妾有意”的意向并購都被其棒打鴛鴦,較早的經典事件如2005年中海油收購優尼科案。
該委員會不僅干預收購美國企業,也干預在美國有業務的外國企業。去年10月 CFIUS就曾出面反對中國投資基金Go Scale Capital收購荷蘭皇家飛利浦旗下照明業務Lumileds 80%股份,最終逼停該項交易。
盡管愛思強并非美國企業,但其在美國也有著廣泛業務,如果和美國政府對著干,在美業務也必然受到影響。雖說在法律上,美國政府無權禁止該收購案,但美國可以發出威脅,至少德國政府是就范了。
當事方強勢回應
在聲明中,愛思強宣布,將不遵從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建議,計劃和宏芯基金進行進一步的討論,探討采取何種緩和措施來應對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
此前,在收購被叫停后,愛思強最大股東Argonaut資本公司在其官網上發布了一篇措辭強硬的公告,譴責德國政府的這一行為“盡顯貿易保護主義者的姿態”。公告中,Argonaut資本首席執行官巴里·諾里斯將收購遇阻的真實原因歸結為政治因素,矛頭直指經濟部部長加布里爾,甚至稱他為“受美國資本操縱的傀儡”。
Argonaut強調,愛思強的產品從未與軍事工業有過直接聯系,能被用作軍事用途這一理由要是成立,那么未來他們還可以用這個理由阻止中國收購德國的鋼鐵企業,因為“鋼鐵可以用來制造美國和德國的坦克”。
阻力升級成趨勢
今年,除宏芯基金并購愛思強外,美的并購庫卡也是一樁中企在德的重要并購案。其間,德國政府也采取了政治介入的做法。
同樣地,這一并購案也遇到了來自美國方面的插手。據彭博報道,美國的國家安全顧問小組正在審查這起收購交易。庫卡首席執行官Till Reuter本月早些時候表示,為爭取美國當局的批準,該公司將剝離美國宇航義務。
中國資本海外并購的熱潮中,德國企業是一個重要的目標。2016年,來自中國資本持續涌入德國。據咨詢公司安永發布的信息,僅今年上半年,中國投資者對德國企業的投資額躍升至108億美元(約合97億歐元),接近過去十年總投資額的兩倍。其中,中國投資者共收購或參股37家德國企業。這一趨勢引起了德國部分政客的驚慌。中資投資者進行的多起并購交易,已經引發了政治力量越來越多的關注和介入。
德國工商大會主席Eric Schweitzer之前對德國經濟部長加布里爾保護德國企業的計劃亦提出了嚴厲批評。他對德國《商報》表示,“沒有哪個國家像德國這樣依賴自由市場。我們不能一邊關閉自己的市場,一邊又等待其他國家對我們敞開市場?!?/span>
針對德國政府此前政治介入中國企業在德并購的做法,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也表示,德國不應該對中國在德投資采取一種“防御性的做法”。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此前也回應,中方希望德方重啟對“愛思強”并購案的安全審查僅為個例,不代表德改變其經濟政策。因為這一舉措將不利于中德雙向投資的健康發展和經貿合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