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官員:今年鋼鐵煤炭去產能任務提前超額完成
“根據地方和相關央企上報的數據,今年鋼鐵去產能4500萬噸、煤炭去產能2.5億噸的目標任務均已提前、超額完成。目前,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正組織力量驗收抽查。”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在12月11日出席2016CCTV央視財經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峰會時透露了上述消息。
他說,“三去一降一補”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近一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取得積極成效。
首先,全年鋼鐵、煤炭去產能目標任務提前超額完成。根據地方和相關央企上報的數據,今年鋼鐵去產能4500萬噸、煤炭去產能2.5億噸的目標任務均已提前、超額完成。目前,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正組織力量進行驗收抽查。
“特別是,企業兼并重組和結構調整取得進展。鋼鐵方面,寶鋼、武鋼聯合重組成立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煤炭方面,在全國6000多處30萬噸/年及以下的小型煤礦中,已有2600多處列入去產能范圍,而且,中央企業煤炭業務板塊進一步優化。”許昆林介紹。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10月,73家會員企業累計實現盈利287億元,而去年同期的數據是虧損385億元,較大幅度地實現了扭虧為盈。前10個月,規模以上(即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573.7億元,同比增長112.8%。
其次,去杠桿穩妥推進。一方面,市場化債轉股政策不斷完善;另一方面,債轉股試點項目落地。
“圍繞落實國務院54號文,近期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些配套措施,包括允許各省增設一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擴大承接債轉股債權實施機構范圍等,為依法依規實施債轉股創造條件。”許昆林說。
他還透露,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協調下,建設銀行與武鋼、云南錫業成功實施了第一筆中央企業和第一筆地方國企債轉股項目,框架協議規模約340億元。目前,部分銀行已經簽訂市場化債轉股框架協議規模超過1000億元。
第三,降成本全面實施。在減稅降費方面,隨著營改增試點的全面推開,1—10月營改增整體減稅3717億元。“依此推算,預計全年減稅超過4700億元,加上帶來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減收,總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許昆林估算。
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已先后取消或下放國務院部門審批事項618項,全面消除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審批事項230項,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303項。
在降低人工、資金、用電等要素成本方面,不僅階段性降低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和失業保險總費率,規范調整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還批準成立了11家民營銀行,清理銀行不規范收費行為,降低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征信服務收費100億元左右。此外,通過實施煤電聯動、電力直接交易、輸配電價改革等減少企業電費支出近1000億元。
“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0.24元。”許昆林表示,企業成本已有明顯降低。
與此同時,補短板力度在不斷加大。一是突出重點領域補短板,補短板工作方案已明確,“十三五”期間要突出脫貧攻堅、災后水利和城市防洪排澇、農業、軟硬基礎設施、新產業、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等領域的補短板建設,這些領域也都是擴大有效投資的著力點。
二是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今年調整中央預算內投資近千億元,并先后安排了三批專項建設基金,集中力量加大對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升級改造等補短板重點領域投入。
三是加大對社會資本補短板的支持力度,具體措施包括印發基礎設施領域PPP工作導則、出臺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26條政策措施、梳理出60條地方促進民間投資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并印發各地借鑒等。
此外,他還透露,房地產去庫存也取得積極進展。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0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95億平方米,比歷史最高的今年2月末減少了0.44億平方米,已連續8個月下降。
許昆林總結,總體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市場預期和供需關系已經得到有效改善,促進了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增效升級。2017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繼續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