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官員:電子商務已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電子商務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2月22日由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中國電子報社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家電網購高峰論壇上,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給出一系列數據佐證這一觀點。
據統計,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電信業務總量、業務收入分別增長53%和5.1%,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5%,互聯網行業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黃利斌指出,電子商務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16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市場規模穩居全球第一,預計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10%。
此外,網購已成為消費增長的新力量。2016年,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達5.16萬億元,同比增長26.2%,超過同期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兩倍。其中,實物商品網絡零售交易額為4.19萬億元,同比增長25.6%,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出15.2個百分點。網購滲透率達14.15%,比2015年提高了2.08個百分點。
黃利斌表示,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電子商務市場。而且,網絡零售市場的持續快速增長,成為帶動零售業務增長的主要動力。
數據的快速增長背后,是政策的大力支持。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隨后,《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于2016年5月出臺。
“通過政策指導,效益日益明顯。”黃利斌表示,制造企業和電子商務協調發展,開展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的局面,對于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形成制造業發展的新動能、新模式、新業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通過大力發展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以新一代移動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制造行業,
推動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分享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的快速發展,推出個性化、時尚化、功能化、綠色化產品,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產業保障。
另一方面,通過整合線上線下交易資源,拓展銷售渠道,打造制造、營銷、物流等高效協同的生產流通一體化新生態,構建新一代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網絡化定制服務,促進了工業產品質量和設計水平的提升。從這一角度看,電子商務助力了制造業的提檔升級。
盡管數據喜人,但在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教授柴躍廷看來,“電子商務大發展的序幕正在拉開,還沒有達到成熟的階段。”他認為,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最活躍的部分還聚焦在消費品,而在大宗商品領域,電子商務才剛剛起步,而這部分市場規模未來預計可達到消費品的2.5倍,潛力極大。(王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