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汽車產量略降 新能源車產銷降幅明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日前發布2017年1月汽車產銷數據。受春節和購置稅優惠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1月汽車產銷量較上月有所下降,但銷量比上年同期保持增長。
據統計,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6.9萬輛和252.0萬輛,產量比上年同期下降3.9%,銷量比上年同期增長0.2%。
其中,乘用車產銷增速雙降。1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07.2輛和221.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2%和1.1%,增速低于汽車總體0.3和1.3個百分點。
分車型看,比上年同期,轎車產銷分別下降6.7%和3.0%;SUV產銷繼續保持增長,但增速放緩,分別增長9.0%和10.5%;MPV產銷增速分別下降為23.7%和21.1%;交叉型乘用車產銷分別下降37.6%和28.4%。
此外,商用車銷量保持增長。1月,產銷分別完成29.7萬輛和30.1萬輛,與上年同期相比產量下降1.6%,銷量增長11.3%。
分車型看,客車產銷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6.0%和35.0%;貨車產銷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了4.7%和20.7%,貨車銷量繼續增長。
眾所周知,為促進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車發展,從2015年10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消費者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享受車輛購置稅減半的優惠政策,此舉在政策實施期間對拉動汽車銷售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
然而,從2017年起,購置稅優惠政策從按5%征收提高到7.5%,稅率的提高對銷量帶來一定影響。據統計,1月,1.6升及以下乘用車共銷售158.8萬輛,同期增長1.3%,增速有所下降。
中汽協還對主要汽車生產企業的銷售情況進行了統計。1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是:上汽、東風、一汽、長安、北汽、廣汽、吉利、長城、華晨和江淮。這十家企業1月共銷售227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90%。
與上月相比,一汽集團銷量增速最快,長安和江淮增速略低,其他七家企業呈不同程度下降;與上年同期相比,吉利和廣汽銷量增速居前,上汽和長城增速略低,其他六家企業均呈下降。
由于春節假期等原因,每年年初都是車市的調整期,產銷數據波動較大不足為奇。從中汽協副秘書長葉盛基發布的2016年四季度中國汽車工業景氣指數(ACI)來看,2016年四季度中國汽車工業景氣指數ACI為42,比三季度有所下降,但仍處在綠燈區,汽車產業總體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補貼政策調整,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斷崖式下跌。1月份,新能源汽車共生產6889輛,同比下降69.1%;銷售5682輛,同比下降74.4%。與上月相比,新能源汽車產銷下降超過九成,即使與去年同期比,70%左右的降幅也令人咋舌。
分車型看,與上年同期相比,新能源乘用車產銷分別下降59%和66.2%;新能源客車產銷分別下降92.6%和97.3%;新能源貨車產銷分別下降72.9%和74.8%。
對于新能源汽車產銷驟降的現象,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認為,這與去年年底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密切相關。該通知明確提出,將提高推薦車型目錄門檻并動態調整,并且在保持2016—2020年補貼政策總體穩定的前提下,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
“因為目錄要調整,現有在售車型必須進目錄才能拿到國家補貼,很多新能源車企不確定自己的產品能否進入新的補貼名單,擔心產品售出后拿不到國家和地方補貼。” 許海東說,在補貼不明朗的情況下,不少車企和消費者都選擇持幣待購,這種現象可能會延續至2、3月份。
關于未來市場走向,葉盛基一如既往地保持樂觀。他認為,隨著推薦車型目錄的發布,市場一定會發力。一方面,隨著技術升級、車型日漸豐富,消費者需求將逐步滿足;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包括充電樁的覆蓋)正在快速完善,消費者環保意識逐步提升,這些因素也將有利于市場發展。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堅定不移的戰略部署,預計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保持50%左右的增速,達到70萬~80萬輛。”葉盛基強調,對這一預期充滿信心。(夏小禾)

借助Cognex 系統2D 碼識別功能,對產品各個生產環節的工藝參數進行跟蹤
Insight-explorer 軟件功能強大,可以編程計算...[詳情點擊]
- 01-09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落地
- 12-30從核心零部件入手 聯孚..
- 12-20安凱助力2016合肥市新能..
- 12-12鄭州國際機床展透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