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整體回暖 2017年仍有五大難題待解
日前,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光伏行業2016年發展回顧與2017年形勢展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王威偉處長、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邢翼騰副調研員、國家開發銀行評審一局劉宏波處長等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商務部對外貿易司段崇波副處長、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史科路等出席了會議。協會會員單位、相關行業組織、科研院所、咨詢機構、金融領域等230家單位共480多人參加了會議。
“回顧2016年,我國光伏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穩步增長,企業產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盈利能力顯著提升。1—12月,我國多晶硅產量約為19.4萬噸,同比增長17.6%;硅片產量超過63吉瓦,同比增長31%以上;電池片產量超過49吉瓦,同比增長超過19.5%;組件產量超過53吉瓦,增長15.7%以上。2016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達34.54吉瓦,連續4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地面電站30.3吉瓦,分布式電站4.24吉瓦,體現了從西北部向中東部等地區發展的市場格局大轉換和從地面電站向分布式發展的市場結構大轉換。同時,產業技術水平持續進步,中國企業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先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進程也在明顯加快。另外,在‘一帶一路’戰略引導及國際貿易保護形勢的影響下,我國光伏企業海外布局加速推進,‘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產能擴張依然強勁,生產布局漸趨合理。”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大會演講中講道。這意味著經過調整,我國光伏行業終于從“雙反”的陰影里走了出來,并且迎來了新的發展高峰期。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技術水平持續進步,國內光伏企業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先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進程也明顯加快。由于技術水平提高,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下降。其中,硅料成本從18美元下降至10美元/公斤;光伏組件成本從60美分下降至35美分/瓦;光伏逆變器從0.7元/瓦下降至0.3元/瓦;系統“裸造價”(不含土地及送出)從8.5元/瓦下降至6.2元/瓦左右;組件、系統、逆變器、電價8年分別下降90%、88.3%、91.5%、77.5%。此外,光伏產業之所以發展如此迅猛還與企業發展方向的定位有直接關系。從主打海外市場到立足于國內市場,這樣的華麗轉身讓其不斷發展壯大起來。在光伏業發展低迷的時候,95%的產能是要銷往國外的,由于“雙反”政策影響,光伏業遭遇沉重打擊。如今,光伏業出口占比只有40%,出口渠道也與之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盡管美國、歐洲等地出口份額下降,但印度、馬來西亞等地的出口份額卻在大幅提升。
“過去光伏出口市場份額的70%到80%是歐洲,歐洲市場大部分集中在德國。德國、歐洲的政策一發生變化,國內的光伏產業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受到很大的影響。如今,出口的渠道變得寬廣,對于光伏行業的穩定發展,是一件好事。”王勃華講道。據他透露,目前,印度已經成為我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出口數額增長接近80%。而我國光伏產品每個月的平均出口額都超過了11億美元,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
展望2017年,王勃華認為,全球光伏市場仍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印度、美國、日本、歐洲等市場仍會保持在一定規模,南美、中東等新興市場正在快速成長;中國市場將保持較好的發展趨勢。”不過,王勃華同時指出,雖然未來市場描繪的比較樂觀,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還有很多挑戰需要業界共同面對。在他看來,中國光伏產業還面臨五大待解難題:“一是光伏電站用地性質問題,二是部分省份棄光限電,三是補貼難以滿足需求,四是電價調整帶來的搶裝潮導致的階段性供需不均衡,五是高端裝備供給不足。”在諸多挑戰面前,光伏業將如何面對,在此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哪些問題?王勃華給出答案。他認為,“技術創新”四個字至關重要。
根據《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的預測,我國新增裝機容量約為20~30吉瓦。“2017年,領跑者項目將會繼續催化PERC、黑硅等領先技術的進步,推動N型雙面、異質結、半片等超高效電池技術發展和自清潔等新材料的規模化應用;智能制造將加速生產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發展,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鞏固我國制造業優勢。”王勃華進一步講道。(石珊珊)
- 01-25八大關鍵詞重現2015年太..
- 11-23多舉措助力光伏行業擴大..
- 08-31光伏行業回暖跡象明顯 ..
- 06-12中國光伏行業關于近期歐..
- 05-22威圖(Rittal)為光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