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迎來高速發展期 國內市場規模或逾400億元
在今年的兩會上,人工智能成為一大熱點。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2017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培育壯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新興產業,“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了全國《政府工作報告》。
在近日召開的兩場以“人工智能”為主題的論壇上,這一話題再次掀起熱議。會上傳來的消息稱,目前我國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究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未來在該領域有非常寶貴的機遇和前景。中國應發揮在數據保有量、應用場景、計算資源和軟件開發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圍繞人工智能技術爭奪全球制高點。
此外,與會專家還指出,隨著人工智能時代到來,當前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甚至已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人類。作為人工智能的典型應用,人臉識別有望成為人和智能的連接入口。
我國已走在世界前列
在3月28日召開的“2017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產業創新大會”上,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朱皖表示,全球范圍內圍繞爭奪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制高點的競爭已經展開,中國在數據保有量、應用場景、計算資源和軟件開發等方面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
隨后,在4月9日召開的CITE2017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劉利華也提到,目前我國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究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未來我國在這個領域有非常寶貴的機遇和前景。
劉利華介紹,1個多月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技術,其中包括深度學習、刷臉支付、自動駕駛等在內的人工智能領域熱門技術均被選中。可喜的是,這幾項技術的主要研究者包括了科大訊飛、阿里巴巴、百度等多家中國企業,說明我國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究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企業家已經立于全球潮頭,一批中國科技企業已展現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良好業績,在核心算法等關鍵技術上有所創新。”劉利華說。
他還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的產業化轉換剛剛起步,我國已經在智慧城市教育、汽車智能客服等人工智能領域初步形成了從技術到產業再到應用的完整布局。未來,人工智能在不同行業領域都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
事實上,在人工智能列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之前,我國已對人工智能相關產學研用作了規劃、試點。賽迪顧問人工智能產業高級分析師向陽介紹,在國家層面和行業企業聯合、軟件集成和智能硬件齊頭并進的背景下,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增長將快于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賽迪顧問預測,2018年中國市場規模將超40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5.8%。
人臉識別成智能社會“入口”
在人工智能應用中,計算機視覺和智能無人設備正快速普及。
在“2017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產業創新大會”上,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指出,人與智能機器互動的時代正在到來,從人臉識別領域切入,平臺機制將發揮巨大作用。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智能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徐超認為,在很多專業的圖像領域,計算機視覺識別已達到甚至部分超過人類的識別水準,例如字符識別、二維碼識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在識別效率方面,計算機遠遠超過了人類。
“人臉識別技術是人工智能的典型應用,漢柏科技前瞻性地與天津大學成立了‘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這是國內首家高校與企業聯合創辦的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不僅推出了人臉識別系列產品,還針對安防、教育、社區、家居、商業、醫療健康、交通等行業提供解決方案。”漢柏科技副總經理邱召強說。
漢柏科技董事長助理曹陽介紹,簡單來說,人臉識別就是讓計算機認識人,比如有1000萬張照片,其中男女各半,先分別對500萬男性和500萬女性設定標簽“男”和“女”,然后,讓計算機進行長時間的學習、對比,并由計算機自行總結出其中的規律,從而形成模型。“這和之前戰勝多位棋手的計算機‘深藍’有本質區別,‘深藍’是由人類提前錄入大量數據的。”補充道。
據悉,人臉識別在一些行業已經有所應用,如公安領域的出入境邊檢、刑偵等,交通領域的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等場景,教育行業的人臉考勤、宿舍出入管理、幼兒園接送等。由此可見,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人臉識別作為人和智能的連接入口有著巨大的潛力。
部署人工智能國家戰略
“產業創新是連接和打通技術與應用的重要途徑,對于人工智能下一步廣泛應用推廣非常重要。現階段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理論、技術與應用創新并舉的特征。”朱皖說。
她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將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包括加強頂層設計,統籌部署產業發展;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一系列重大應用工程相結合;重點突破關鍵技術和重點產品;引導加強國際合作。
具體工作涉及會同相關部門共同策劃部署人工智能重大國家戰略,加強標準化工作,組織編制人工智能發展的白皮書和產業生態地圖,引導社會圍繞重點領域加大投入等。
此前,在全國兩會期間舉行的記者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也曾表示,目前正與相關方面共同起草促進中國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規劃,“估計兩會以后很快就會和大家見面”。
在曹陽看來,未來人工智能一定會比人類智能更強。因為人是獨立個體,每個人的大腦計算容量有限,而計算機的計算容量是無限的。人工智能已被業界視為最可能真正落地的新技術。
“人工智能是國家今后的重點發展方向,也是知識密集型產業,人工智能發展既依賴于基礎研究突破,也需要應用領域創新。”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墨林說。(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