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新在哪兒?
受雄安新區概念的大利好帶動,雄安新區概念股狂掀漲停潮。在經歷了幾天的熱鬧之后,雄安新區未來如何建設,成為各界民眾最為關心的話題。
記者注意到,近期,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等權威人士密集發聲,就雄安新區的設立、建設、發展模式以及產業結構等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解讀。
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規劃建設雄安新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了三點意義。
一是重點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可有效緩解北京大城市病,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兩翼;二是有利于加快補齊區域發展短板,提升河北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也可以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推進張北地區建設共同形成河北新的兩翼;三是有利于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打造全國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加快構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
雄安新區將如何建設?“先謀后動,加快組織規劃編制工作。”何立峰指出,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集聚全國優秀人才,吸納國際人才,充分借鑒國際經驗,指導河北省和有關方面高標準高質量組織編制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
“根據新區建設需要,研究提出相關具體支持政策。”何立峰表示,在專項規劃實施、重大項目布局和資金安排上,對新區相關交通、生態、水利、能源、公共服務等重大項目給予支持。
對于新區將如何建設的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組長、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對媒體表示,按照中央要求,新區建設要走出新路。新區建設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河北“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的定位,探索在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發展的新路。
徐匡迪稱,重點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做好現狀傳統產業的整合和升級,做好就業保障;統籌好移民搬遷和城鎮改造,讓搬遷農民融入城鎮生活;積極探索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雄安新區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新區,在其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過程中,要重點發展哪些產業?
對此,徐匡迪認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是設立新區的首要任務。承接的疏解功能要符合新區發展要求,同時也要根據疏解功能有針對性地優化新區規劃空間布局。
徐匡迪指出,要增強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重點是要緊跟世界發展潮流,有針對性地培育和發展科技創新企業,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新動能,打造在全國具有重要意義的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大家一想到河北,首先想到的是傳統工業。這次中央要求建綠色新城,發展的是綠色、高精尖的產業,這種產業對區域生態環境容量沒有影響,同時也是對原有傳統產業的替代。” 原北京社科院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研究總監陳智國分析,該區域未來的產業肯定是以高端為主,而不是傳統產業。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看來,雄安新區現有的產業只要不是高污染、高能耗,還是可以保留的。在現有產業基礎上,按照中央的定位,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同時,建成高端高新產業集群地、創新要素資源集聚地,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把創新驅動作為新區發展的根本動力,引導創新要素向新區集聚。”何立峰稱,支持新區從創新載體、運行機制、發展環境等方面營造良好創新氛圍,吸引高端創新人才和團隊,努力打造創新高地和科技新城。
業界指出,未來雄安的投資規模或達到上萬億元,而依據雄安的“高點定位”,基礎設施建設、高科技、新型產業等領域發力的央企或得到最初紅利,此外不少民企對這一重大機遇也蠢蠢欲動,專家指出,只要能對新區建設有所助益,無論是央企、國企還是民企,都有機會從中分得一杯羹。
對于哪些中央企業已經確定會遷移到雄安新區的問題,國資委總會計師沈瑩回應稱:“中央企業要帶頭執行國家的重要戰略部署。我們積極支持中央企業按照雄安新區的發展規劃做產業對接,特別是在新區的有序建設開發過程中,發揮中央企業的主力軍和排頭兵作用。”
據報道,中國科學院、中船重工、航天科技集團、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交建、中石化等多家單位已先后表示堅決擁護黨中央決策部署,主動對接雄安新區建設。部分央企已明確表示將拿出“遷企”的實際行動。
據國資委微信公號“國資小新”4月9日消息,繼中國官方決定設立雄安新區以來,截至目前,已有31家中央企業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制定相應的發展策劃,展開前瞻性研究,推進建設服務雄安新區的相關工作。
專家認為,目前來看,雄安新區建設將由國有企業主導進行投資建設。此外,中國的金融機構和民營企業可以組成大型聯合體,共同參與雄安新區建設。雄安新區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投資體制改革的良好契機,也是政府與民營資本合作進行城市建設和經營的重要試驗田。(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