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控股: 做百年傳承的企業
“如果不改變僅憑最低價中標而不顧品質的做法,類似(西安地鐵問題電纜)的事件還會發生。”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東控股”)董事局主席蔣錫培近日在談及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時如此表態。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期間,蔣錫培侃侃而談公司的中長期發展目標,不僅談及未來如何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還分享了其在投資領域的成功經驗;不僅承諾2020年員工年收入將超過20萬元,還提到了“企二代”的接班問題。
唯低價中標不可取
3月,西安地鐵三號線被曝光使用陜西奧凱電纜有限公司生產的不合格電纜,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據報道,3月20日,西安市政府有關部門公布了西安地鐵三號線電纜檢測結果:由西安市質監局3月17日在西安地鐵三號線石家街、香湖灣、保稅區三個站點隨機取樣的由陜西奧凱公司生產的5份電纜樣品,經過檢測均為不合格產品。
西安地鐵三號線“問題電纜”引起的沖擊波還在持續,而背后揭示的業內問題也層層浮出水面。事件發生后,多位電纜行業人士表示,“問題電纜”事件僅是行業問題的一個縮影,而低價中標、以次充好、降質增效的“故事”在電線電纜行業每天都在上演。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期間,蔣錫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談到了這一話題,“我覺得這個事件反映了很多問題,怎樣能夠符合國家質量興國、品牌強國的改革發展戰略,使得好的產品、服務能夠被用戶知曉和接受?首先是要解決頂層設計規劃的問題。”
蔣錫培表示,如果繼續按低價中標,特別是最低價中標,而不顧品質的話,類似西安地鐵“問題電纜”的現象還會發生,而且不僅在電纜行業,很多行業都面臨這一問題。
“雖然都提倡性價比好,但這個確實很難。”他認為,這需要監管單位、企業和用戶各方都作出改變。生產企業得講良心、講誠心,不能不擇手段、不講后果,最終釀成大禍,同時,用戶也不能貪便宜,只追逐低價。
另一方面,監管機構需要強化現場監管力度。“檢測機構是采取來樣驗收,還是到貨驗收,這是不一樣的,我們建議要細查共管,使得中國制造、中國服務能讓更多老百姓放心,能贏得國際聲譽。”他說。
作為我國線纜行業的領軍企業,遠東控股旗下的遠東電纜也曾參與西安等城市地鐵工程項目。談到過往的競標經驗,蔣錫培強調,只要具備一流的選材,一流的裝備,一流的管理,保持誠信并敬畏法律,自然能贏得客戶,贏得未來。
“主業+投資”雙管齊下
據介紹,遠東控股實行“主業+投資”的發展戰略。去年,遠東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遠東控股旗下上市公司,以下簡稱“智慧能源”)與底特律電動汽車公司合資組建了電動汽車公司。更早些時候,智慧能源收購了江西福斯特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開始布局新能源動力電池等領域。
對于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布局,蔣錫培已經清楚勾畫出未來20多年的發展路徑,“計劃今年籌建,明年報批并通過目錄,2019年整車下線,2020年實現量產5萬輛中高端電動車,2021年年產銷達到10萬輛,2025年50萬輛,2030年實現100萬輛,成為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公司。”
蔣錫培介紹,遠東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已經在歐洲、美國等地銷售,每輛售價約13.5萬美金。考慮到關稅因素,在國內相當于定價在40萬至100萬檔次的車型,屬于中高端產品,目標用戶群是中產階級。
眾所周知,目前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已經吸引了大批資本蜂擁而至。蛋糕再大,也有不夠分的風險。在蔣錫培看來,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未來不可能容下一兩百家汽車公司,最多50家,其中前十名可能會占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場,必須有足夠的競爭優勢才能保持領先。
“如果做中低端產品,雖然市場很大,但是競爭更激烈,而做中高端產品,如果沒有技術含量,沒有品牌認同,很多人是不愿意為此付費的,”這也是蔣錫培看好和底特律電動汽車公司合作的主要原因,“底特律電動汽車公司是全球電動汽車之父,它具備這樣的(技術)基礎和條件。”
在主業之外,遠東控股在投資領域也頗有心得。其通過基金投資的“妖股”吉比特一度成為兩市最高價個股。
“我們做投資比較早,早在十多年前,江蘇一些行業的龍頭企業就建立了中國投資聯盟,是當年很轟動的新聞,那時候我們就想到,一家企業的力量是有限的,怎樣能實現優勢互補,抱團合作?”蔣錫培回憶。
他介紹,遠東控股作為廈門吉比特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資主體,確實得到了很好的回報。“有一些是通過我們投的22家基金投的,這是間接投資,”他補充道,一家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和其業績、未來成長空間、投資者偏好都密切相關。
談到投資準則,蔣錫培表示,“首先要(對項目內容)比較了解和認同,要有很好的團隊和業績;第二,選擇在各行各業中領先的,在細分市場數一數二的(項目)”,“如果是天使投資,至少你給我的方案或財務數據,能打動我”。
中長期發展路徑已晰
公開資料顯示,在遠東控股2020年的集團計劃目標中,不僅提到“資產總值超過1000億元,年營業收入超過1350億元”,還包括“員工人均年收入20萬元以上。”
為什么制定針對員工收入的具體目標?針對記者的這一提問,蔣錫培答道,“我們是第一家公告員工年均收入目標的上市公司,這個指標是除利潤、營收、市值以外的重要指標,只有每年達到15%左右的年復合增長,才能夠實現2020年員工人均工資性收入超過20萬元的目標”。
他笑稱,在遠東有“五子登科”一說,即票子、位子、房子、里子、面子都要有。在公司發展的同時,希望員工也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因此,公司還創建了核心員工成為遠東事業合伙人的體制。
蔣錫培回顧創業初始,開公司只是為“養家糊口”,而現在更希望做成百年傳承的企業。他也提到了民營企業都要面臨的“企二代”接班問題。事實上,在遠東控股,交接棒已經開始傳遞。
“現在我的大兒子蔣承志已經是集團的股東、董事,同時也是智慧能源的董事長;二兒子蔣承宏在北京創辦了琳云科技公司,做虛擬現實的社交平臺。”他介紹,琳云科技于去年3月領取營業執照,注冊資本100萬元,僅僅兩個月后估值就達到3000萬元,至去年9月估值已經接近1億元,發展勢頭很好。
出生于普通農民家庭,并從一名鐘表匠蛻變為成功的企業家,蔣錫培的成功在當前這個時代是否有被復制的可能性?對此,蔣錫培認為,“每個人走的路不同,創業者可以借鑒早期企業家們走過的路,但是現在環境不同了,開放度更高,競爭更激烈,如果說我們能對現在的創業者有哪些幫助,那就是我們身上的工匠精神、使命感、責任感還有榮譽感”。(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