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國裝備制造業景氣指數發布 行業趨穩向好態勢明顯
“2017年1—2月,我國裝備制造業總體開局良好,增長超出預期?!?月18日,在由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主辦的“機工智庫2017春季發布會”上,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副研究員張燕表示,我國裝備制造業企穩回升、趨穩向好的態勢明顯。
與此同時,她也指出,我國裝備制造業眼下面臨三個主要問題:一是專用生產設備、專用生產線及檢測系統的短板突出;二是新興裝備產業趨同式重復建設、高端產業低端化隱憂顯現;三是企業經營成本持續增加、盈利難度增大。
根據機工智庫的預測,2017年全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或達8%,外貿出口形勢仍不容樂觀,但將有小幅增長。
增長超出預期
《機電商報》記者從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獲悉,2017年1—2月,我國裝備制造業總體開局良好,增長超出預期,企穩回升態勢明顯。全國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完成出口交貨值2875.1億元,同比增長7.72%;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5063.5億元,同比增長11.1%;實現利潤總額2198.9億元,同比增長14.73%。
在分析行業數據時,張燕表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裝備制造業主要呈現出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首先,自2016年以來,我國裝備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在2015年的歷史低點上出現回升,2017年開局延續了這一趨勢,并且回升趨勢超出預期,增速繼續加快。2017年1—2月,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工業和制造業5.3和4.7個百分點,高于2016年同期全行業增速5.2個百分點,且較2016年全年增速加快2個百分點。
其次,市場需求升級對裝備制造業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一是與民生需求關系密切的裝備產品產量保持增長,如2017年1—2月汽車產銷增速分別高于2016年同期7.3和4.5個百分點;二是環境保護類裝備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如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產量同比增長27.18%,水質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同比增長16.12%;三是與智能制造相關的裝備產品增長勢頭向好,如數控金切機床、機床數控裝置產量均從2016年同期兩位數下降轉為同比增長,工業自動化儀表與控制系統產量同比增長29.85%。
第三,工程機械、機床、商用車等行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2017年1—2月,在大型機場、鐵路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拉動下,主要工程機械產品產量均由2016年同比下降轉為同比增長;汽車、消費電子等相關領域的機床設備需求對機床行業的拉動力越來越強;受貨車拉動影響,商用車產銷高速增長。
第四,2017年1—2月,裝備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增速由2016年的持續下滑轉為正增長,外貿出口回暖趨勢有所改善。從海關數據看,多數重點產品出口由2016年同比下降轉為同比增長,機床、軸承、變壓器、電線電纜、汽車等出口均好于2016年同期。
全年趨勢向好
自2008年12月起,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開始定期發布中國裝備制造業經濟景氣指數。根據近兩年數據,該指數預測準確率為78.3%。在23個月中,有18個月落入預測區間(±3%)。在4月18日的發布會上,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發布了最新一期的指數。
“當前的行業發展狀況已接近2006年的增長水平。”張燕表示,以2006年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各項相關指標為基準(100),2017年1—2月裝備制造業預警指數正好也是100,較上月回升5.56點,結束了連續兩年的淡藍燈區,由淡藍燈區轉入綠燈區。
具體來看,工業增加值、產銷率、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仍處于綠燈區,利潤由淡藍燈區轉入綠燈區,出口交貨值仍處于淡藍燈區。根據預警指數的設計思路,紅燈區為“過熱”,黃燈區為“偏熱”,綠燈區為“穩定”,淡藍區為“偏冷”,藍燈區為“過冷”。
“無論是先行指數、一致指數、滯后指數,還是預警指數,均表明我國裝備制造業企穩回升、趨穩向好的態勢明顯。不過,出口指數顯示外貿出口形勢仍不容樂觀。”張燕總結。
張燕認為,雖然2017年1—2月裝備制造業增加值、主要產品產量增速均比2016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其最主要原因在于2016年同期基數較低。而2016年裝備制造業增長主要得益于汽車行業的拉動和電工電器行業的支撐,今年這兩個行業的拉動作用都將有所減弱。
一方面,2017年1.6升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優惠政策開始退坡。盡管目前的優惠政策仍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2017年的汽車消費,提前釋放部分市場需求,但拉動作用將會小于2016年。而且,該政策的終止時間已經明確。
另一方面,由于煤電過剩問題已引起各方關注,煤電去產能在2017年仍將繼續,電工電器行業正面臨新的嚴峻挑戰,預計今年的增速將低于2016年。
此外,近年來受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裝備制造業中的第三大行業——石化通用機械行業投資大幅下滑,持續低位運行,預計2017年雖有回升,但也很難起到拉動作用。
“綜上分析,2017年裝備制造業將延續2016年趨穩向好的態勢,總體保持平穩增長,但前高后低的特征將逐步顯現。”張燕預計,2017年全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左右,外貿出口形勢仍不容樂觀,但將有小幅增長。
三大問題突出
在漲勢喜人的同時,張燕也指出我國裝備制造業眼下面臨的三個主要問題。
一是專用生產設備、專用生產線及檢測系統的短板突出。比如,汽車焊接、涂裝、總裝生產線對外技術依存度仍在70%以上;貼片機等電子制造裝備90%依賴進口;碳纖維復合材料預制體三維織造成形設備等遭國外封鎖禁運等。
二是新興裝備產業趨同式重復建設、高端產業低端化隱憂顯現?!敖陙恚鞯匕l展機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的熱情高漲,但出現了簡單集成式的重復建設現象,” 張燕以機器人產業為例指出,
“目前已有28個省(區、市)將機器人做為重點行業發展,短短幾年內,全國已建或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超過40個,還有大量園區正在籌備中,而機器人行業‘小、散、弱’的問題仍然突出。”
三是企業經營成本持續增加、盈利難度增大。具體體現在:近期原材料價格漲勢過猛;人工成本剛性上升,人員工資普遍進入上升通道,每年大約以5%~10%左右的幅度上漲;能源價格高企,如在鑄造、鍛造等行業,即使采用直供電,電價依然較高。
針對上述現狀,她建議,首先要加強全國和重點地區裝備制造業經濟運行分析,密切關注行業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新趨勢和突出問題,加強分析研判,并及時應對,適時向社會發布行業運行信息,引導全行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其次,加大對機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汽車等產業規劃、指導意見的宣貫力度,引導各地結合本地實際科學規劃新興裝備產業發展,避免重復、盲目建設。加快制定和完善新興裝備產業的準入門檻和標準體系。打造一批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集聚區和特色產業集群,形成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再者,充分發揮專項工程的引領帶動作用。繼續實施智能制造專項,支持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及裝備產品創新應用;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加強總結和推廣;依托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抓緊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增材制造、機器人等重點領域國家創新中心;組織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加快研制一批高端裝備,提升設計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第四,加強裝備制造業行業主管部門的組織協調,支持有關行業協會、大型企業積極行動起來,激發主動的行業自律行為,共同保護和開拓市場,自覺抵制惡性競爭。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加強對市場運行情況的監管,制止低價惡性競爭,規范市場秩序。
第五,進一步促進首臺(套)重大裝備推廣應用。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政策。盡快落實購置使用重大技術裝備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將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納入所得稅優惠范圍。
第六,建立國際產能合作專項基金,切實加大對裝備制造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支持力度。有效解決企業融資及國際產能合作中的科技投入問題。
最后,切實降低企業負擔。在繼續深化稅制改革的同時,加大非稅收入的規范整治力度,增強企業在降費方面的獲得感。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振興實體經濟方面的重要支撐作用,加快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何 珺 )
- 04-21?中國裝備制造業如何參..
- 10-21轉型謀求發展,責任承啟..
- 09-232014中國裝備制造業CSR..
- 08-14《機電商報》副總編輯路..
- 08-13楊學桐:期待“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