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植保無人機“只賺吆喝不賺錢”?

日期:2017/08/14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在接受《機電商報》記者采訪時,大疆農業團隊市場推廣經理高秀原表示,因研發投入周期長,植保無人機廠家尚未進入盈利期。未來,新疆以及東三省地區的大規模農田將是植保無人機的“主戰場”。對植保服務來說,利潤相對較高的“包工包藥”模式將成為發展趨勢之一。


過去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植保無人機保有量第一的國家。與此同時,盈利狀況仍是行業最關心的問題。

在接受《機電商報》記者采訪時,大疆農業團隊市場推廣經理高秀原表示,因研發投入周期長,植保無人機廠家尚未進入盈利期。未來,新疆以及東三省地區的大規模農田將是植保無人機的“主戰場”。對植保服務來說,利潤相對較高的“包工包藥”模式將成為發展趨勢之一。

尚未進入盈利期

在MG-1搶下近七成植保無人機市場后,大疆在去年年底發布了售價更便宜的升級版產品MG-1S,于2017年第一季度開始發貨。MG-1S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售價為42000元人民幣,如果配套電池充電管家,以及8至10塊電池,全套價格近6萬元。

和MG-1相比,MG-1S的價格已經有所下調,但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動輒數萬的售價仍不是一個小數目。為此,大疆特意推出一系列金融服務項目,以幫助用戶降低植保創業門檻。比如,自2016年年底開始,大疆與眾安保險、農分期三方合作推出農業植保機分期購買服務。

盡管售價不菲,但考慮到前期投入巨大,銷售植保無人機還遠沒有進入盈利期。“雖然我們去年才推出(首款)植保機,但在4年前,研發團隊就已經介入這個領域,”高秀原稱,這是一個需要慢慢培育的市場,小規模的廠家可能在研發階段就已經難以支撐。

在她看來,農機不是一個“賺快錢”的行業,不僅研發投入周期長,而且對配套服務要求極高。目前,大疆已在全國建成11個備用機倉庫,分布在農業大省的核心城市,并投放了逾700架MG-1S于倉庫。

當機損發生后,符合條件的用戶可就近免費獲得性能完好的備用機繼續作業。除了西藏等偏遠地區,全國范圍內大多數地區都能在48小時內收到備用機,且全部物流費用均由大疆承擔。“隨著今年作業季進入尾聲,備用機數量不會再增加,”高秀原分析,“如果明年因技術提升而減少維修量,這部分的投入或許會有所減少。”

售后服務的規模效應可以攤薄企業的各項成本。對于大疆這樣的龍頭企業來說,尚能負擔這筆開銷,但對于規模較小的廠家來說,很難做到在全國范圍內售貨,自然更難提供配套的優質服務,熬過漫長的投入期。

更適用于大田作物

艾瑞咨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無人機行業研究報告》預計,到2025年農林植保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200億元。而據中國農用航空植保協會調查數據統計,2016年全國僅有10%的植保隊達到營收平衡。由此可見,蛋糕雖大,但未必好吃。

高秀原給出的數據顯示,在大疆售出的植保無人機中,約7成購買者來自植保隊。而植保隊是否盈利,作業區域的選擇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無人機的作業成本和作物種類、地形復雜程度、作業效率等因素密切相關。比如,水稻的作業成本高于小麥,而玉米長高后較難打藥,成本就更高一些。再比如,黑龍江的農田面積大、轉場少,每天能作業四五百畝,而在四川的山地,一天只能作業二百畝左右,作業成本就相對較高。

從應用效果看,植保無人機更適用于大田作物,如小麥、水稻、高粱、玉米、棉花、牧草等。但在實際推廣中,作物高度并不十分適合無人機作業的果樹也有不少成功案例。尤其是對目前較難盈利的植保服務來說,推廣無人機數月便實現盈利的山西臨汾市吉縣算得上業內的一個典型樣本。

據報道,吉縣三面環山,80%的耕地種植著蘋果樹,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蘋果樹林屬于規模小、附加值高的農田,當地十幾畝田地規模的農戶,每年毛收入在10萬元左右,而地形崎嶇導致人力成本相對較高。

因此,吉縣農民愿為每畝地支付20多元的高價,這幾乎是新疆、河南以及東北地區農田的三至四倍,通常新疆農田每畝作業價格6~7元,東三省每畝價格不足10元。

當地農民算過一筆賬,包括藥物在內,無人機作業每畝地收費20多元,相比人力噴灑,平均可節約十幾塊,按一畝地噴灑5次計算,每畝能節省七八十元。這也是與農民合作的植保隊,在吉縣推廣數月便盈利的重要原因。向當地農民提供植保服務的團隊,組建于2016年,在2017年3月已經開始盈利。

然而,高秀原認為,決定市場需求的仍然是新疆以及東三省地區的大規模農田,“雖然高附加值的小規模農田利潤高,但并不代表我們的主要作業對象是小型經濟作物,未來市場需求主要還是集中在大規模農田”。

“包工包藥”利潤高

在大疆公開的植保作業案例中,主人公有畢業于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90后新疆妹子,有從事安防行業順帶經營農資商店的東北小哥,有在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就讀的大四學生,也有家境貧寒、身殘志堅的“農二代”。

和老一輩面朝黃土的務農人不同,在新一代的飛防服務隊中,有很多具有創新精神的90后。這其中不僅有“農二代”,也有很多“外來者”。高秀原發現,年輕人和“外來者”對無人機的接受程度最高,其次是農資經銷商,最后才是合作社和農業大戶。

“我們一直在說服用戶(植保隊)和農資經銷商進行更多的合作,但是農資經銷商在這個行業待久了,還是偏保守一些,他們需要一個慢慢接受的過程。”高秀原堅信,農資經銷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推廣渠道,未來在植保無人機用戶中的占比將有所提高。

“現在在用戶中‘占大頭’的植保隊,今后很可能轉型,去做農資經銷商的事情,或者農資經銷商干了植保隊的活兒,一旦互相介入,上手很快。”她所提到的兩塊業務的融合已經展現出一定的優勢。

一方面,家庭成員中有農資背景的用戶,有較多的客戶積累,可以先在某個村子免費示范幾十畝地,讓農民看到飛防效果。然后,整個村子的人可能集體來談合作。這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種推廣形式。

另一方面,據業內人士測算,一輛車能運輸4臺可折疊的無人機及配套充電設備,需要配置4至5名工作人員。按每畝作業收入8元測算,機損成本約2元/畝,人工2元/畝,汽車等運行成本2元/畝。如此折算,只提供植保服務,每畝盈利不過1~2元。

但倘若將“農資+服務”打包賣,因為農資環節的利潤彈性比較大,盈利就更為可觀。對農資經銷商來說,提供配套服務也是不錯的促銷方式。“主要靠農資賺錢,只需要收很低的服務費。”高秀原判斷,“包工包藥”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夏小禾)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