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爾冷鏈:打造高效綠色的冷藏車上裝設備
11月4日,作為“2017中國國際商用車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智行致遠、鏈通天下”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冷鏈專用設備展覽會”(以下簡稱“冷鏈專用設備展”)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如期拉開帷幕。憑借特有的聚氨酯保溫核心技術,廣州拜爾冷鏈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拜爾冷鏈”)在眾多的上裝設備企業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此次展會,我們帶來了福田G9城市配送冷藏車、福田V5城市配送小型冷藏車、慶鈴·拜爾蓄冷式雪糕冷藏車以及快遞用純電動蓄冷冷藏摩托車等幾款特色產品。”拜爾冷鏈董事長王宏接受《機電商報》記者采訪時講道。據他介紹,這幾款產品均采用了拜爾冷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專利——“冷藏車廂一體化結構”。“這種車廂結構是采用聚氨酯整體高壓灌注發泡工藝成型,保溫層不僅密度可達45千克/立方米,還能實現無縫連接。”王宏同時指出,與市場目前居多的拼板制作車廂相比,同等條件下,拜爾冷鏈的冷藏車不僅在保溫性能提高15%,而且車廂有效裝載容積能提升10%以上。“如我們的福田G9城市配送冷藏車擁有7立方米的裝載容量,而拼板制作的則不到6.3立方米。”王宏告訴記者。
其實,作為提供冷鏈制冷保溫全面的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成立于1993年的拜爾冷鏈長期致力于聚氨酯在冷鏈行業的應用與發展,并在保溫系統中不斷技術創新。據王宏介紹,從聚氨酯原料配方與生產起步的拜爾冷鏈,經過20多年發展,業務已涵蓋保溫材料、冷鏈裝備制造、冷庫、倉儲和冷鏈配送整條產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拜爾冷鏈引進冷藏車廂全套技術設備,憑借在聚氨酯保溫材料專利制造技術和豐富的工程項目經驗,開始進軍冷藏車行業。“如今在專業定制冷藏車廂、冷藏面包車、普通鋼瓦楞廂保溫改造等方面,我們已形成了從保溫材料配方到廂體構造及斷冷橋工藝等特有的技術優勢。”王宏表示。
不僅如此,通過制冷技術的不斷探索,拜爾冷鏈已開發與保溫系統高度匹配的充冷式蓄冷技術。據王宏介紹,充冷式蓄冷技術是采用電驅動制冷,再通過共晶液結晶蓄積的冷量釋放來保證車廂所需的溫度。“這種技術是夜間通過380伏電壓制冷,白天保冷,車廂可保持最低-40℃的溫度,并能滿足8~10小時的城市配送需求。”王宏同時強調,這種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大緩解目前純電動冷藏因車動力不足、續航能力弱還要同步制冷的現狀,同時比燃油制冷更為環保與經濟。他舉例道,以一輛1.5噸的冷藏車為例,每100千米的蓄冷耗油為2~3升,一天按400千米計算,約為10升,成本為60元。而電能制冷一天需10千瓦時,成本僅為10元。“這樣下來,一年可為客戶節省15000元左右的費用。”王宏指出,“不僅如此,充冷式蓄冷技術車廂內沒有電路,對于運送危化品更為安全可靠。”
相關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冷藏車新增2.2萬輛,總數達到11.5萬輛,同比增長26%。與日趨擴大的市場容量形成對比的是,我國冷鏈物流效率一直偏低。數據顯示,我國的蔬菜、水果冷鏈流通率僅占10%,肉類冷鏈流通率僅占20%,海鮮、生鮮冷鏈流通率也只占30%,而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冷鏈流通率則達到85%以上,無疑中國冷鏈產業的發展空間巨大。
對此,王宏表示,冷鏈產業未來干線物流的運輸將以高效甩掛冷藏車為主流,城市配送將以新能源冷藏車為主流。“隨著細分行業的不同需求,冷藏車在功能也將進一步細化,與之配套的技術也將不斷升級。”在他看來,隨著醫藥、肉掛、雪糕、生鮮等冷藏車大量使用,催生出對制冷、制熱、液壓舉升、側拉門、計量測量等裝置不斷技術升級的需求。“而冷藏車如溫濕度監控系統的數據傳輸與報警等智能化功能,也將得到廣泛應用。”王宏認為。
在關注冷鏈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同時,拜爾冷鏈已開始布局冷鏈物流的“最先一公里”。據悉,拜爾冷鏈已研發出移動式預冷廂,可實現農產品周期季節性交替使用,從而保持農產品新鮮度和品質。“這可減少不必要的固定冷庫的投資與維護費用。”在王宏看來,隨著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將由生產糧食作物向發展優質農特產品過渡,對冷藏運輸的需求將越來越大,無疑田間地頭的移動式預冷廂將發揮更大的作用。(韓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