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部門發文:發揮民間投資作用 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民營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十六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關于發揮民間投資作用 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全球范圍內孕育興起,制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制高點。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經濟結構和發展動力發生重大變化,制造業發展站到了由大變強的歷史起點上。
民營企業是制造業的主力軍和突擊隊,但近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速明顯放緩。針對這一局面,十六部門聯合發布了《指導意見》,以期破解制約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發揮民營企業在制造業領域主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產能,促進制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
《指導意見》按照“市場主導、問題導向、協同推進、公平共享”的原則,從民營企業反映強烈、制約民間投資、影響提質增效升級的突出問題出發,提出了八項提升民營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鼓勵支持制造業民營企業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兩化融合水平、工業基礎能力和質量品牌水平,推動綠色制造升級、產業結構布局優化、服務化轉型以及國際化發展,指出了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任務和工作措施。
以提升創新發展能力為例,《指導意見》提出,推動骨干民營企業參與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分年度遴選實施一批標志性項目,引導民營企業參與承擔相關任務,發揮民營骨干企業在重大工程、重點任務研發和產業化中的重要作用;推動民營企業參與知識產權聯盟建設等。
在優化產業結構布局方面,要加強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和分省市指南的宣傳引導;編制發布重點產業技術改造投資指南;規范行業準入退出管理;支持民營企業戰略合作與兼并重組,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重點領域投資主體多元化;引導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方式,與國有大企業建立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協作關系等。
再比如,在促進服務化轉型方面,要引導制造業企業延伸服務鏈條,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開展試點示范;支持民間資本投入個性化定制、網絡精準營銷、在線支持服務和制造設備融資租賃等領域;推動政府和民間投資共同參與面向制造業的公共平臺建設,面向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多元化的生產服務等。
此外,在鼓勵國際化發展方面,支持企業運用商標品牌參與國際競爭;制定規范企業海外投資經營行為的指導性文件;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支持企業“走出去”的金融產品;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參與國外基礎設施建設等。
為保障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指導意見》還提出了五個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改善制度供給,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人才激勵體系,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加大財稅支持力度以及創新金融支持方式,全方位提升對民營企業的服務水平,推動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制造業民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其中在財政支持力度上,《指導意見》明確表示,創新資金使用方式,支持戰略性、基礎性、公益性領域的技術改造,制定企業技術改造年度導向計劃;探索和實踐股權投資、資本合作方式,充分發揮先進制造、集成電路、中小企業等投資基金的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工業領域;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出臺合同范本,引導民間投資參與制造業重大項目建設等。
下一步,各相關部門將按照《指導意見》的職責分工,認真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的各項任務和保障措施,共同推動形成有利于民營企業轉型升級、促進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