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斌:機械工業行業發展隱憂依然存在
準確研判形勢是謀求長遠發展的重要前提。在近日召開的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集團”)2018年工作會上,國機集團董事長任洪斌從國際、國內、行業等多個維度對當前形勢進行了分析研判。
任洪斌指出,世界經濟短期企穩向好,中期仍面臨諸多挑戰;中國經濟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機遇與風險并存;機械工業行業走勢趨穩,發展隱憂依然存在。
他說,當前,世界經濟進入復蘇通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次上調2018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美國經濟保持穩步回升,接近其潛在增長率;歐元區、日本經濟繼續復蘇,但步伐將相對放緩。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體向好,印度經濟穩中趨緩,俄羅斯、巴西擺脫負增長。全球寬松貨幣政策刺激效應的釋放,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的改善,特別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外溢效應等,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回暖。
但放眼中期,世界經濟仍面臨諸多復雜挑戰。受勞動生產率增速低迷、全球債務規模持續攀升、新動能缺乏等結構性因素的掣肘,世界經濟將繼續波動徘徊。美國政府大幅減稅政策可能引發主要國家減稅競賽和資金爭奪。主要發達國家推行貨幣政策正常化,全球宏觀政策拐點出現。經濟困境導致西方國家政治極化現象突出,分離主義、民粹主義進一步抬頭,貿易保護主義升級。以朝核危機為代表的地緣沖突以及中東地區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短期難以消除。政治、經濟、社會領域可能繼續出現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突發性風險始終存在。
面對經濟新常態,我國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工業生產增長較快,經濟增長新動力不斷積聚,國民經濟呈現運行平穩、結構優化、動能轉換、質量效益提升的態勢。
展望未來經濟,新一輪對外開放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推進將穩定和激發我國的外部需求,相關新興市場所蘊含的發展機會,將依托國際產能合作和區域一體化催生內生動力,也為海外工程承包市場開拓提供機遇。國內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者預期穩定,消費新業態高速發展,消費質量不斷提升。全球貨物進口增長勢頭強勁,制造業增速上升,有利于出口貿易與裝備制造業繼續回升。這些因素共同構建了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支撐。
與此同時,值得關注的是,發達國家實施積極的產業政策進一步促使資本和制造業回流,且隨著發達國家制造業復蘇,將形成新的國際市場供給,加劇國際市場競爭。國內產業升級形成的經濟發展新動能短期內尚不能完全抵消因結構調整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國內勞動力供給逐年下滑,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持續低位運行。諸多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短期難有改觀。
任洪斌表示,我國經濟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以及“中國制造2025”各項工作深入推進,產業政策紅利及其帶動作用持續釋放,為機械工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轉型升級取得積極成效,產業結構、供給結構不斷優化,經濟運行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
“現代制造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兩化融合進程加速;智能制造不斷向傳統制造業滲透,成為全球制造業結構調整的共同趨勢,將迎來更大發展;紡織機械行業增速回升明顯,有望繼續保持增長;工程機械行業強勢復蘇,今年增速雖可能回落,但仍將延續高增長態勢。”他細數前景較好的多個產業。
然而,穩中之憂依然存在。從機械工業發展的情況看,總體供大于求的局面沒有改變,固定資產投資在低位徘徊的狀況沒有改變,出口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全行業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處在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攻堅期。據業內專家預計,機械行業今年有望相對平穩,但增速將略低于去年。
“國機集團相關產品行業面臨形勢亦不容樂觀,”任洪斌分析指出,隨著2018年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全面退出,預計汽車行業增速放緩;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技術日趨成熟,汽車行業產業結構將迎來重大變革;農機裝備行業雖然總體保持平穩,但增速下降,且仍存在高端不足、低端過剩、核心技術缺失、產品質量亟待提升的問題,企業微利經營,行業進入了深度轉型調整期;受國家實施“去產能”“去杠桿”宏觀調控政策影響,重型機械長期服務的鋼鐵、煤炭等行業進入收縮調整期,重型機械行業面臨著由滿足增量需求向存量和增量需求并重轉變,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長遠規劃帶來沖擊。
他表示,綜合分析發展形勢,國機集團既有許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也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下,要做到趨利避害、順勢而為,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堅決防止訂單突發性銳減、收入斷崖式下跌、經營狀況大起大落,不斷推進企業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何 珺)
- 11-12任洪斌:國機集團將積極..
- 03-13任洪斌:制造企業要專心..
- 11-20緊跟時代 戰略融合 ..
- 08-25國機集團與恒天集團重組..
- 02-05國機集團2016年利潤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