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人工智能項目指南和細則即將發布
在剛剛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一詞出現了55次,其分量可見一斑。
3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邀請科技部部長萬鋼,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萬鋼在會上談到,要加快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學基礎的關鍵技術系統集成研發,使研發成果盡快進入開放平臺。他還表示,馬上就要發布人工智能項目指南和細則。
“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實現了歷史性的變革,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提高,逐漸進入了‘三跑并存’,且并跑、領跑(領域)日益增多的歷史新階段?!?萬鋼如是總結我國近年來科技創新所取得的碩果。
在回顧過去五年內的創新成績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列舉了以下幾項: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互聯網+”廣泛融入各行各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日均新設企業由5000多戶增加到1萬6000多戶。
萬鋼表示,科技創新的力量正在從過去的科技人員為主向社會大眾轉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性新局面逐步形成。在“雙創”熱潮中產生的眾創空間,有效服務了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目前,我國已經有4200多個眾創空間、3000多個科技企業孵化器、400多個企業加速器和150多個國家高新區,形成了創新服務的生態網絡、生態環境,服務了近40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
在答記者問環節,萬鋼談及人工智能的發展。“人工智能發展已經有相當長的歷史?!彼榻B,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工智能就已經被列入我國的科技計劃。這些年來,隨著信息化、數字化,以及軟硬件的發展,人工智能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經濟社會的發展中。
目前,人工智能在諸多領域中已取得重要成果,如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智慧法院等,并涌現出一批領軍企業。在此背景下,2017年國務院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的發展進行系統規劃。該規劃強調,要以加快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為主線,突出科技引領、系統布局、市場主導、開源開放的基本原則。
萬鋼認為,人工智能要滲透到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人工智能的關鍵技術、基礎研究,并使每個致力于創新的創業家、企業家都能夠獲得這些技術?!八裕覀冏龅牡谝患戮褪菃尤斯ぶ悄艿拈_源平臺建設,”萬鋼隨后點名了四家公司的項目,包括百度的自動駕駛,阿里云的城市大腦,騰訊的醫療影像,以及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據悉,這四個項目已于2017年11月被列入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
談到下一步的工作計劃,萬鋼表示,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夯實人工智能發展的科學基礎。加快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學基礎的關鍵技術系統集成研發,使研發成果能夠盡快進入開放平臺,并在開放使用中進一步完善。他還透露:“馬上就要發布人工智能項目指南和細則?!?/span>
第二,加快人工智能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到產業發展中,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解決人們所關心的安全、健康、環保等問題。
不容忽視的是,人工智能既有科技進步的一面,也有社會發展的一面。因此,必須加強政策法規研究,積極應對人工智能發展可能帶來的社會倫理、就業結構、個人隱私、國家安全等方面的挑戰。在人工智能的重大項目中,要把自然科學研究和社會科學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從自然科學的角度攻克基礎難關,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解疑釋惑。
第三,人工智能是國際化的潮流,要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支持國內的人工智能企業、研究機構參與國際合作,在一些關鍵領域中發揮作用。(王 君)
- 11-22與人工智能談未來 2017..
- 11-06深度融合實體經濟 人工..
- 09-20iPhone X搭載了人工智能..
- 09-062017年我國人工智能初創..
- 06-19融合虛擬現實、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