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發布《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工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連接的樞紐,是實現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過程中工業資源配置的核心。日前,工信部正式印發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以下簡稱《平臺指南》),提出“到2020年培育10家左右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和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區域的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目標。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提出著力建設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工程,形成多層次、系統化的平臺發展體系。
近半年以來,國內產業界和地方對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積極性高漲,紛紛加快布局。但目前各方對平臺內涵、技術、功能以及建設路徑尚未形成統一認識,在平臺培育與推廣方面沒有可參考的成熟經驗。此次《平臺指南》的發布為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引。
結合工業互聯網建設及推廣工程要求,《平臺指南》提出以下發展目標:到2020年,在地方普遍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基礎上,分期分批遴選10家左右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區域的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施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推動基礎共性、行業通用、企業專用工業App的大規模開發與商業化應用;選擇重點工業設備作為推動平臺應用的切入點,帶動工業企業上云,遴選一批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平臺方向)項目;按照“以測促建、以測帶用”的思路,建成平臺試驗測試、公共支撐和標準體系,形成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生態。
為實現上述目標,《平臺指南》從制定標準、培育平臺、推廣平臺、建設生態和加強管理等五方面著手,制定主要任務。
工業互聯網平臺標準是規范平臺功能,帶動平臺的技術研發、行業應用、服務創新等全價值鏈協同發展的關鍵。《平臺指南》圍繞平臺標準體系建設、標準推廣機制建設以及推動標準國際對接3個方面展開。
一是面向工業互聯網平臺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和應用服務等領域,制定一批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建立平臺標準體系;二是發揮產學研用各方和聯盟協會作用,建設標準管理服務平臺,開發標準符合性驗證工具及解決方案,開展標準宣貫培訓,形成平臺標準的制定及推廣機制;三是建立與德國工業4.0平臺、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的對標機制,加快國際標準的國內轉化,支持標準化機構及重點企業直接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平臺標準國際對接。
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是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核心任務,也是爭奪產業競爭制高點的關鍵舉措。《平臺指南》圍繞打造跨行業跨領域、企業級兩類平臺目標,面向政府和企業兩類主體,提出平臺培育具體舉措。
“建平臺和用平臺雙輪驅動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的主線。”工信部強調,當前,我國工業體系中存在大量高資源消耗、高安全風險、低利用效率的工業設備,存在大量分散割裂的企業業務系統“信息孤島”,推動重點工業設備上云、企業業務系統上云,是有效推動工業企業上云的切入點,是實現平臺應用推廣的關鍵抓手。
因此,《平臺指南》圍繞重點工業設備上云、企業業務系統上云、培育平臺應用新模式新業態3個方面,提出平臺應用推廣的推進方向。
一是實施工業設備上云“領跑者”計劃,制定分行業、分領域重點工業設備數據云端遷移指南,鼓勵平臺企業在線發布核心設備運行績效榜單和最佳工藝方案,支持建設重點工業設備運營維護專家資源庫,推動高耗能流程行業設備、通用動力設備、新能源設備以及智能化設備上云,實現節能降耗、精準運維、高效發電和效益提升。二是積極推動企業業務系統上云,鼓勵龍頭企業打通、開放和共享業務系統,鼓勵地方通過創新券、服務券等方式加大企業上云支持。三是培育平臺應用新模式,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培育平臺應用新模式。
此外,在構建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生態體系方面,《平臺指南》提出平臺試驗測試、開發者社區和新型服務體系等三方面生態建設重點。在有效管理方面,針對平臺互聯互通、平臺運營監測、平臺安全隱患等問題,提出加強平臺管理的具體舉措。(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