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有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一系列數據表明,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產業結構調整已取得顯著成效。
在近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取得了顯著成效。
此外,針對“降杠桿是否不利于經濟增長”的擔憂,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陳洪宛表示,不能簡單地把去杠桿和經濟增長對立起來。
破除無效供給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特別是去產能深入推進和‘僵尸企業’出清,市場決定要素配置的機制逐漸形成,供需結構更趨協調平衡。”趙辰昕分三方面闡述了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所取得的成績。
一是深入推進結構性去產能,行業供求關系明顯改善。2018年,鋼鐵、煤炭、煤電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積極有序推進。1—7月,退出煤炭產能8000萬噸左右,完成全年任務1.5億噸的50%以上;壓減粗鋼產能2470萬噸,完成全年任務3000萬噸的80%以上,去產能推動鋼鐵、煤炭、煤電等行業產能利用率明顯提升,供求關系顯著改善,企業效益持續向好。上半年,鋼鐵、煤炭、電力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率分別增長93.4%、18.4%和28.1%。
二是將處置“僵尸企業”作為重要抓手,認真做好分類處置。目前,“僵尸企業”出清工作已經取得明顯進展。各級法院針對破產審判能力不足的問題,大幅增設了清算和破產審判庭,推動依法破產結案數量顯著增長。
三是積極穩妥去杠桿,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近期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已連續6個季度環比下降。另據統計局數據,2018年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
在破除無效供給的同時,培育新動能也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創新驅動發展勢頭不斷增強。新產業增速加快,增速明顯高于規模以上工業整體水平。適應消費和產品升級的新產品增長較快。1—7月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68.6%和21%。
二是產業轉型升級效果明顯。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批復建設集成電路等7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重組整合加快推進,企業集中度和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以煤炭行業為例,目前從事原煤生產的規模以上企業比2015年減少33.6%,戶均產量提高8萬噸左右,現代化煤礦的數量明顯增多,智能化開采得到推廣。
三是各領域補短板順利推進。2017年中央和省級專項扶貧資金突破1400億元,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重點工程全面啟動。
降低實體經濟成本
“在降成本方面,今年又推出一大批新舉措,預計全年降成本1.1萬億元以上。”趙辰昕表示,降成本的首要舉措是持續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繼續深化增值稅改革,降低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推出一系列支持創業創新和和小微企業發展的減稅措施,取消或停征了一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規范經營服務性收費和行業協會商會會費。
其次,多措并舉降低要素成本。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融資、人工、用能、物流成本,持續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符合條件的地區進一步下調工傷保險費率;規范和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大力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全面推進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精簡中央定價港口收費項目,規范市場自主定價的港口經營服務性收費。
此外,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商事制度明顯簡化,企業創設成本大幅降低;加快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行“互聯網+政府服務”,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推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趙辰昕表示,今年上半年,一產、二產、三產增加值同比增長3.2%、6.1%和7.6%,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5.3∶40.4∶54.3,三產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對增長的貢獻持續提升,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據統計,1—7月,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6%和8.6%,明顯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速低0.7個百分點。隨著供求關系的改善,工業產品價格合理回升,企業效益在去年高基數基礎上繼續保持較高增速,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
降杠桿促進經濟增長
從今年7月的經濟數據出來,投資和消費兩駕馬車都在減速。因此,不少人開始擔心降杠桿是否不利于經濟增長。對此,陳洪宛表示,不能簡單地把去杠桿和經濟增長對立起來。
他認為,從長期來看,主動降杠桿有利于消除影響經濟健康發展的風險隱患,也有利于增強經濟中長期發展的韌勁。“僵尸企業”依法破產、優質企業市場化債轉股等措施能優化經濟中的資源配置效率,也會促進宏觀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同時有效釋放潛在的增長率。因此,從長期看、從宏觀看,降杠桿會促進經濟增長。
“從具體操作層面和個案來看,一些降杠桿措施也會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的增長,從已經落地的云南錫業、中船重工等項目看,債轉股降低了企業財務負擔,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陳洪宛舉例道。
他還強調,應采取綜合措施去杠桿。2016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提出通過兼并重組、債轉股、破產、股權融資等措施降低企業杠桿率的7個途徑。“這7個途徑對壞企業的壞杠桿要出清,對好企業要支持通過增強資本實力來降杠桿,要精準施策、好壞分流、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實施結構性地去杠桿,不能簡單地把去杠桿和經濟增長對立起來,選對的路徑,對的時機,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陳洪宛說。(何 珺)
- 10-30苗圩:加大供給側結構性..
- 03-20觀兩會:供給側改革將重..
- 04-25苗圩:傳統制造業是推進..
- 04-14創新引領電氣供給側改革..
- 04-07創新譜寫十三五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