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發布《中國寬帶發展白皮書》
隨著政策環境顯著優化,我國的寬帶網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并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溢出效應。
在近日召開的2018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期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首次發布了《中國寬帶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在接受《機電商報》采訪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監管部主任張春飛表示,寬帶發展不僅支撐信息消費擴大升級,促進實體經濟轉型發展,還推動了“一帶一路”網絡互通。
“此次發布的白皮書主要有兩個亮點,一是圍繞寬帶網絡,選擇了四個方面的核心指標,構建整個寬帶網絡發展監測指標體系,二是通過大量核心數據和案例,反映中國寬帶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溢出效應。”張春飛說。
2013年,我國政府出臺了寬帶發展的頂層戰略——《“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2016年至2018年,工信部、國資委連續3年開展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專項行動。
“隨著政策環境顯著優化,我國的寬帶網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張春飛介紹,衡量寬帶網絡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主要包括:網絡供給能力、普及水平、下載速率和網絡資費四個方面。
以供給能力為例,固定寬帶網絡已經全面邁入光纖時代。截至2018年6月,全國固定寬帶接入端口8.3億個,覆蓋全國96%以上的行政村,光纖端口占比提升至86.3%。再以普及水平為例,固定寬帶用戶達3.78億,人口普及率提升至27.2%,與OECD(經合組織)國家差距加速縮小。光纖寬帶用戶達3.28億,占比86.8%,在全球主要國家中穩居首位。
“中國寬帶發展帶來的溢出效應是極為顯著的。”張春飛說,這首先體現為支撐信息消費擴大升級。一方面,移動互聯網應用創新活躍,流量消費爆發式增長,2018年6月我國數據流量消費占居民通信支出的比重由2014年的36%提升至目前的62%。另一方面,寬帶應用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升級,2018年上半年,我國移動支付規模133.7萬億元,同比增長33%;同期我國信息消費規模2.3萬億元,同比增長15%,是同期GDP增速的2.2倍。
其次,寬帶發展促進實體經濟轉型發展。2017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已經達到21萬億元,同比增長20.9%,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7年的25.4%。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家電、機械、航天等垂直領域涌現出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
再者,寬帶發展降低了創業創新的成本,擴大了“雙創”企業的潛在用戶和業務規模,激發創業創新熱情。目前,我國登記的各類市場主體已超過1億戶,2018年上半年平均每天新增5.5萬戶。全國網絡創業就業超1000萬人,9成以上為個人創業者。2018年5月,我國制造業重點行業骨干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達到71.5%。中央企業建成各類互聯網“雙創”平臺121個,為超過200萬中小微企業提供創業創新服務。
此外,寬帶發展還推動了“一帶一路”網絡互通。如積極推進海底光纜、跨境陸纜等基礎設施建設,與12個鄰國建立跨境光纜系統,容量達38.1Tbps;建成登陸國際海纜9條,容量達46.2Tbps。同時,中國的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網絡視頻等業務有效服務了“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群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漫游資費也已連續多年下調。
白皮書還對中國寬帶網絡的未來提出展望。可以預見的是,我國的網絡發展水平還將不斷升級優化,光纖寬帶將加快提速升級,4G網絡覆蓋質量進一步提升,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扎實推進,5G技術產業發展加快部署,并將于2018年底前推出符合5G國際標準的商用系統設備。而且,網絡降費優惠力度將持續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將進一步加強,市場競爭活力將持續釋放,用戶獲得感將進一步增強。
此外,寬帶網絡發展還將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體現為三個方面:一是信息消費持續擴大升級,不斷形成新的消費熱點,開辟新的消費空間,預計2018-2020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年均增長5000億元;二是支撐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廠內外網絡升級改造加快推進,標識解析體系加快建設;三是企業寬帶和專線的降費力度繼續加大,中小微企業“雙創”成本進一步降低,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加快推進。
據悉,今年8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騰訊公司聯合發起成立了“數字中國研究中心”,充分發揮產學研協同優勢,推動數字中國建設相關重要問題研究。該中心的定位可概括為“三個一”,即形成一個開放研究體系,打造一個高端交流平臺,發布一批高質量研究報告。(何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