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 為人才培養“加速”

日期:2018/11/13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11月7日,第二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媒體吹風會在京召開。《機電商報》記者在會上獲悉,本屆大賽決賽將于11月14—18日在山東濟南舉行,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共同主辦。

當前,智能制造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發展趨勢,而熟練掌握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推動產業智能轉型的各類人才,則是競爭的核心要素和支撐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資源。

11月7日,第二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媒體吹風會在京召開。《機電商報》記者在會上獲悉,本屆大賽決賽將于11月14—18日在山東濟南舉行,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共同主辦。

亮點突出

“舉辦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是聯手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由大變強的有效舉措,也為廣大技能人才的成長提供了一個平臺。”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教育培訓部主任陳曉明說。

他介紹,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是一項新賽事,2017年12月曾在廣東省惠州市舉辦了第一屆大賽。本屆大賽共有27個代表團、196支參賽隊、588名選手報名參加決賽,比上屆增加了33支參賽隊、99名選手。本屆大賽設置了鉗工(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單元安裝與調試)和電工(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單元生產與管控)兩個賽項。各賽項分職工組、教師組和學生組3個競賽組別,均為3人團體賽。

陳曉明還指出,本屆大賽在上屆基礎上,緊貼機械行業崗位人才需求,以智能制造技術推廣應用實際與發展需求為依據,進一步深化技術內涵,主要體現出四大亮點。

一是進一步規范辦賽。完善了《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單元主要設備技術標準》,制定了《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單元管控軟件技術規范》,強化競賽平臺智能制造的柔性和精益性,首次引入兩種產品多個零件在兩臺設備上自動排程的生產類型。

二是深化技術內涵。競賽內容體現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產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數控設備裝調與維護技術、工業工程技術應用技術、PLC編程技術、物聯網技術、工業機器人編程與操作的核心能力考核。賽項設計具有較高趣味性,全過程集機械設備安裝調試、機械產品設計建模、加工過程排產、檢測功能驗證于一體。

三是進一步優化競賽流程。本屆大賽改變模式,縮短賽程,提高設備使用率,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注重選手團隊協作能力,貼近生產企業的生產形式;分職工組、教師組、學生組,采用不同試題,很好地體現教與學、學與應用的遞進關系。

四是多方面參照世賽(世界技能大賽)、對接世賽。比如,在專家遴選上,考慮世賽專家;在裁判選擇上,采用由各代表隊推薦與技術工作委員會選派相結合的方式;在競賽規程撰寫上,采用世賽體例;在命題要素上,參考世賽考核要點;在賽事組織上,對接世賽開放辦賽,允許觀摩等。

籌備有序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作為主辦單位之一,承擔了大賽全國組委會技術工作委員會相關工作。陳曉明介紹,目前技術工作委員會已完成以下六方面籌備工作。

一是完成大賽技術命題。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遴選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專家,組建專家工作組,完成了3個競賽規程的撰寫與發布,2套樣題的設計,1個理論題庫的建設,以及18套賽題的命題工作。

二是開展企業合作。企業合作工作組經過公開征集,共確定了26家合作企業,征集了41套“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單元技術平臺”。設備可選種類多,為提升智能制造技術水平和選手快速成長創造了條件。

三是完成賽場設計和驗收。專家工作組根據決賽技術需求,完成場館功能劃分、賽場設計和設備布局,落實動力電、集中氣源、水、信息化網絡、通風設施、安全出口、配套場地和配套設備設施,并對41套決賽設備進行了評估和驗收。

四是選派賽場技術專家和裁判。成立監督仲裁組、技術監督組、安全督導組和裁判工作組,選派33名專家、89名裁判參與決賽技術工作。

五是組織策劃技術交流配套活動,包括“全國機械行業技工院校高水平專業建設聯盟成立大會”和“全國機械行業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論壇”兩個配套活動。

六是指導承辦單位和協辦單位賽務技術籌備工作,包括場地布置與物品準備、場次安排和工作流程、各種技術會議安排等。

以賽促學

“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對行業發展及人才培養產生了很大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陳曉明介紹。

從行業發展來看,大賽塑造了智能制造從概念、架構、體系設計到落地實施推廣的典型范例,清晰地展示了智能制造核心技術的應用,已成為智能制造技術傳播的重要平臺。

從人才培養來看,大賽是智能制造領域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加速器。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需要加大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力度,需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大賽為廣大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廣闊舞臺和實現夢想的無限空間。

據介紹,第一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有近萬人參加了省市選拔賽,489名選手參加了全國決賽,產生了30名“全國技術能手”,6人被推薦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候選人,240名選手將晉升職業資格。在大賽的引領下,技工院校,包括高職院校、應用本科,開始深入研討智能制造時代人才培養體系、實踐核心能力的培養。此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也對參賽各省、市以及企業都起到了巨大的產業推動效果。

陳曉明說,大賽的舉辦,必將在全社會營造重視技能、尊重勞動的良好氛圍,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真正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目標。(何  珺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