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工廠創始人李欽:做制造業的“滴滴”
“發給我圖紙,我給你服務”,整個流程簡單到極致,這就是深圳云工廠正在打造的自動匹配工廠產能的交易平臺。
一邊是設計者、品牌商,一邊是加工廠,這是云工廠平臺連接的兩個主體。從2014年正式成立至今,云工廠平臺上聚集了2萬多家用戶,為醫療器械、玩具模型、智能設備、汽車等多個行業提供工廠匹配服務。
11月23日,深圳云工廠創始人兼CEO李欽在“2018中國工業互聯網大會”期間接受了《機電商報》的采訪。他極為看好上述這種工廠在線接單模式,并將其比喻成制造領域的“滴滴”。
在傳統方式下,零部件從設計、研發、打樣,到小批量生產、大批量生產,需要等待兩三個星期,甚至更長的周期。在此過程中,需求方要經歷供貨方資質審核、發圖紙、對方報價、討價還價、工廠排期等一系列流程,效率極低。
“云工廠可以將上述過程完整地線上化,實現交易的便利性和快捷性。”李欽介紹,前端用戶登錄云工廠平臺,上傳圖紙。云工廠在接到訂單需求后,通過平臺自動化的快速報價,選擇最合理的加工方案,形成標準化工單。然后通過云工廠企業庫,采取搶單報價方式,在線匹配業務給線下工廠,同時保障交付。
“通過平臺的智能算法,下單后一兩個小時就能進入生產階段,四五天后就能拿到成品,也就是說,過去兩三個星期都未必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可以在一周內完工。”李欽說,這一整套流程不僅幫助定制方縮短加工工期,還降低了定制成本。
對于信息化平臺來說,只有接入足夠多的供需雙方,才能更好地發揮價值。“目前,全球有2萬多家企業在使用我們的平臺,包括順豐、海爾、聯想、因特爾、大疆、華大基因等知名企業,也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大量初創公司。”李欽表示,從商業操作層面來看,吸引接單的工廠并不難。相比之下,前端獲客的挑戰更大,如何吸引設計端用戶上平臺完成自己的產品制造,是應用推廣的關鍵。
“觸云”之前,工科出身的李欽在通用合資整車企業干了數年。“當時我主要負責生產管理咨詢,有很多跑工廠的機會,我在幫助工廠改進的同時,意識到制造業的未來一定是在線化的,很可能在30年內,全球80%的工廠都會實現在線化。”在看清這一趨勢后,李欽果斷放棄穩定優渥的高端車企職位,創辦了“云工廠”。
在發展初期,云工廠的盈利模式較為簡單,即對前端用戶抽傭,對后端用戶免費。在數據量足夠大之后,平臺將探索更多衍生價值。更長遠的理想中的盈利模式是,前端和后端都完全免費,平臺通過提供原材料采集、供應鏈數據化、金融等衍生服務盈利。
考慮到制造業受地域限制很小,李欽的目光并不局限于國內,“美團和滴滴的服務半徑很短,都具有區域性,但制造的服務半徑是全球的,比如銷往全球的耐克服裝可能產自越南的某個工廠,目前在獲客端,我們已經擁有不少國外資源,但在制造端,還是以國內工廠為主,未來計劃接入更多國外的制造資源”。(何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