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從四方面著手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
12月19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ICT深度觀察報告會暨白皮書發布會”在京召開,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出席并致辭。
王新哲指出,信息通信技術(ICT)創新性強、滲透性廣、發展速度快,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信息通信業發展迅猛,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信息通信網絡覆蓋全國。目前已建成包括光纖、數字微波、衛星、移動通信、數據通信等覆蓋全國、通達世界的電信網絡。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國移動電話用戶達15.5億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4億戶,移動互聯網用戶達13.8億戶,規模均居全球首位。
二是信息通信技術跨越發展。在光通信方面,光網城市全面建成,光纖入戶已成為城市家庭的“標配”。在移動通信領域,我國實現了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到4G同步、5G引領的跨越進步。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在5G發展方面,無論是標準制定還是實驗進程,都走在世界前列。
三是互聯網經濟迅猛發展。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互聯網+”廣泛融入各行各業,上市互聯網公司數量超過150家,其中兩家企業的市值進入全球前十強。同時,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大批獨角獸企業快速成長。
四是支撐帶動能力穩步增強。網絡化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不斷涌現,工業互聯網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些成就,充分反映了我國信息通信技術強勁的發展態勢,也充分體現了我國在信息通信技術方面強大的發展優勢。
當前,世界正在進入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發展時期。在應用驅動、體系融合、開源開放的推動下,網絡、計算、感知三大主線迭代升級,與大數據的指數級增長相結合,促進5G、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
與此同時,ICT與實體經濟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融合,加快推動生產方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組織形式向平臺化、生態化、全球化演進,深刻重塑全球發展格局和產業分工。為贏得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世界主要國家都將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未來發展的制高點,紛紛出臺了各種政策措施予以大力支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就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加快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優先培育和大力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產業體系新支柱,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要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王新哲表示,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工信部將立足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全局,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下一步將重點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堅持固定與移動同步,提升網絡支撐能力。大力構建高速率、全覆蓋、智能化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推進全光網絡建設,全面部署IPv6,加快傳統基礎設施網絡化、智能化改造,發展衛星互聯網,形成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加快5G商用進程,培育匯聚系統、芯片、終端、儀表的完整產業鏈,建設高質量的精品網絡,打造開放共贏的5G融合應用生態。
二是堅持線上與線下互動,提升融合引領能力。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加快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深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制造業融合,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持續推進“互聯網+雙創”,在高端消費、智能經濟、現代供應鏈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和新動能。
三是堅持政府與社會協同,提升行業監管能力。堅持依法治理、科學治理、協同治理,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強化互聯網思維,推動事前監管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營造規范有序、包容審慎、鼓勵創新的發展環境。
四是堅持制度與技術并舉,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完善以《網絡安全法》為核心的法規制度體系,加快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大數據安全管理、跨境數據流動等重點領域專項立法,加強網絡安全技術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網絡安全產業,全面提升關鍵設施、重要數據、個人信息等安全防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