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工業經濟總體平穩結構效益持續優化
“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工業生產運行總體平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
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司長文兼武在解讀數據時指出,在工業生產總體平穩的同時,工業新動能成長較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不斷顯現,企業盈利能力有所增強,小微企業經營環境正在改善。
新動能成長較快
最新發布的2018年我國工業經濟數據主要體現出三方面特點。一是多數行業保持增長態勢。2018年,41個大類行業多數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態勢。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比2017年增長13.1%,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增長11.6%,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0.9%。
二是六成工業產品產量實現增長。在統計的596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有364種產品同比增長,增長面為61.1%。其中,稀有稀土金屬礦、挖掘機、單晶硅、微波終端機、鐵路客車等產品產量增速在40%~183%之間。
三是工業產品出口增長平穩。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比2017年增長8.5%。在10大工業品出口行業中,工業品出口9增1降。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9.8%,汽車制造業增長8.5%。
值得一提的是,工業新動能成長較快,主要體現為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部分新興工業產品產量的快速增長。
2018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7%,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5.5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3.9%,比2017年提高1.2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8.9%,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從產品來看,新能源汽車產量比2017年增長40.1%,生物基化學纖維增長23.5%,智能電視增長18.7%,鋰離子電池增長12.9%,集成電路增長9.7%。
企業盈利能力增強
文兼武列舉的一系列數據顯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不斷顯現。
首先,資產負債率回落,去杠桿成效繼續顯現。2018年11月末,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8%,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1%,同比降低1.6個百分點。
其次,單位成本降低,降成本效果比較明顯。2018年1—11月,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19元,同比降低0.21元。
此外,煤炭、鋼鐵產能利用率提高,去產能效果顯著,提前超額完成2018年去產能目標任務。全年共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以上,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2018年,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以及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0.6%和78.0%,分別比2017年提高2.4和2.2個百分點,均為近幾年來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企業利潤保持增長,企業效益總體提升。2018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繼續保持較快增速,同比增長11.8%,增長較快。其中,石油開采行業利潤增長3.3倍,鋼鐵行業增長50.2%,建材行業增長44.2%,化工行業增長19.1%,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1%。以上5個行業合計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76.6%。
隨著利潤率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有所增強。2018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8%,同比提高0.16個百分點。從工業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利潤率為13.04%,提高3.27個百分點;制造業利潤率為6.19%,提高0.05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率為6.11%,回落0.34個百分點。
企業滿意度上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9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問卷調查顯示,2018年四季度,企業對各項優惠政策的滿意度為59.7%,比三季度提高1.4個百分點。
在統計的7項政策中,企業對減稅降費政策的滿意度達73.4%,比三季度提高1.9個百分點;創新支持政策滿意度為66.2%,提高1.2個百分點;簡政放權政策滿意度為64.1%,提高1.1個百分點;降低融資成本、化解產能過剩、“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外貿增長政策的滿意度均在五成以上,提高幅度在1個百分點以上。
而且,不同規模企業滿意度均有提高。2018年四季度,大、中、小型企業對7項優惠政策的滿意度分別為67.2%、61.5%和56.2%,與三季度相比,大中型企業提高1.6個百分點,小型企業提高1.1個百分點。
文兼武還指出,小微企業經營環境有所改善。比如,稅收減免政策惠及面擴大,流動資金緊張狀況有所緩解,企業投資積極性有所提高。
根據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問卷調查顯示,2018年四季度,享受稅收減免政策的企業占46.3%,比三季度上升0.5個百分點。小型企業中享受稅收減免政策的占37.6%,上升2.0個百分點;微型企業中享受稅收減免政策的占48.7%,上升0.1個百分點。
此外,2018年四季度,流動資金情況緊張的企業占25.1%,比三季度下降0.3個百分點;有投資活動的企業占20.4%,比三季度上升0.7個百分點;新開發產品的企業占9.3%,上升0.1個百分點;設備升級改造的占11.2%,上升0.5個百分點。 ( 王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