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需關注五大問題

日期:2019/02/25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產業實現高速增長,規模全球領先,但仍將存在問題。”賽迪智庫的專家告訴記者,值得關注的首要問題是,產業發展投資過熱。 “新能源汽車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現象,規劃產能規模快速擴張、市場發展超預期的根源是核準機制的存在。”賽迪智庫報告稱,除了上述主要原因,企業在“雙積分”政策壓力下加快投資新能源汽車項目等因素也誘發了產能過剩的現象。

工信部賽迪智庫近日發布報告稱,預計2019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達到180萬輛左右,增幅約50%。報告特別提到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需要關注的五大問題,包括產業發展投資過熱、政策制定還需謹慎、核心技術仍需提升、產品安全性及后服務市場建設有待加強、充電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

“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產業實現高速增長,規模全球領先,但仍將存在問題。”賽迪智庫的專家告訴記者,值得關注的首要問題是,產業發展投資過熱。

“新能源汽車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現象,規劃產能規模快速擴張、市場發展超預期的根源是核準機制的存在。”賽迪智庫報告稱,除了上述主要原因,企業在“雙積分”政策壓力下加快投資新能源汽車項目等因素也誘發了產能過剩的現象。

根據賽迪智庫不完全統計,全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在建及擬建項目共計113個,預計產能達2109.8萬輛,項目投資超6000億元,涉及24個省市,布局以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區為主。“由此可見,規劃產能已達到《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200萬輛銷量的10倍。”賽迪智庫專家指出。

其次,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政策方面需要更加注重科學性和合理性。一方面,新能源汽車補貼額度每年退坡,并且能量密度不斷提升,出現一些整車企業為了拿到補貼,盲目提高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情形。而鋰電池能量密度的提高通常需要正極和負極材料做較大改進,與之相匹配的高電壓電解液、耐高溫高強度隔膜、補鋰工藝、電池安全性控制結構、系統保護結構等方面也需要進行技術研究。另一方面,從國外的發展情況來看,國家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主要通過補貼研發端和消費端,而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式仍需要進一步論證完善,尤其是應該建立全國統一標準的消費者使用補貼機制,避免地方保護的現象。

再者,核心技術仍需提升。在動力電池方面,我國動力電池在循環壽命、成組可靠性與熱管理等方面尚需改善。在氫燃料電池、固態電池、金屬空氣電池、鋰硫電池等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方面,尚未形成有效布局。在電動汽車平臺方面,我國下一代電動汽車平臺研發相對滯后,多數車企對電動汽車平臺的認識仍停留在少部分零件的共用層面,過分依賴傳統車型技術平臺開發電動汽車,導致基于燃油車平臺設計開發的汽車仍是主流。

此外,產品安全性及后服務市場建設有待加強。一是安全監管尚需加強。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由于產品質量問題導致的安全事故逐步增加,包括電芯、PACK、系統等層面的安全性問題,同時惡劣的交通事故導致電池劇烈變形,以及電池老化等因素也可能引起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問題。二是新能源汽車維修保養費用高。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的質保內容參差不齊,電池以舊換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后服務配套體系滯后,對培育消費市場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新能源汽車二手車市場評估標準的缺失,流通體系的不健全,車輛保值率低,都可能影響新車市場的長遠發展。

賽迪智庫還提到了充電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的短板。一方面,我國充電難、充電體驗差、充電基礎設施投資效益不佳的矛盾仍然突出,另一方面,我國在直流充電技術尤其是在功率模塊、電子芯片、漏電保護、安全防護等方面的技術也需要加快突破。

針對上述現象,專家提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新能源汽車投資過熱的現象,做好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應急預案,謹慎落地各地新上新能源汽車項目;建立科學有效的新能源汽車政策體系,從宏觀統籌、推廣應用、行業管理、財稅優惠、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方面全面推動電動汽車快速發展;重點攻克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現有鋰離子電池材料性能研發與產業化,加快研發具有更高理論能量密度和更低理論成本的鋰空氣電池、鋰硫電池,重點突破氫燃料電池汽車核心技術及產業化瓶頸等;加強新能源汽車市場監管,包括安全監管、二手車市場管理等;加快構建新型充電系統,系統推進快速充電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加快充電設施智能化、網聯化建設。

賽迪智庫還對未來行業形勢做出基本判斷。預計2019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幅50%,產銷量達180萬輛左右,新能源汽車規模將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同時,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將進一步擴容,銷量有望突破140萬輛,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 (夏小禾)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