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云科:發展工業互聯網離不開線下運作
一面是數萬億規模的龐大市場,一面是人力成本高、訂單不穩定、設備閑置率高、同質化競爭激烈等現實問題——對于中國機加工市場來說,如何通過智能裝備互聯實現工業服務轉型成為眼下迫不及待的任務。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能云科”)眼下做的,正是這件機遇和挑戰并存的事。
智能云科是一家聚焦機加工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司。2月21日,智能云科副總經理張曉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從幾個關鍵維度闡述了智能云科的當下工作。
據介紹,智能云科以“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藍圖為指導,制造裝備互聯為基礎,秉承“讓制造更簡單”的理念,基于“智能終端+工業互聯+云服務”創新模式,以“云智造戰略”為行動綱領,打造iSESOL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中國智能制造發展。
智能云科iSESOL工業互聯網平臺以“登云入網、產能交易、廠商增值、要素賦能”為四大業務板塊。通過企業和設備登云入網,形成社會共享的機加工制造互聯網產能平臺和機床大數據,為客戶提供裝備全生命周期、共享裝備、工業APP、供應鏈金融、產能交易等服務,構建工業互聯網新智造生態體系。
“登云入網”是iSESOL工業互聯網服務體系搭建的基礎,針對機加工行業領域,通過布局智能終端設備,連接工廠等利益相關者的增值網絡,基于裝備互聯實現對制造過程數據的實時管控,通過有效數據積累形成工業數據。這項服務主要涉及智能云科自主研發的iSESOL WIS與iSESOL BOX兩款產品。
其中,iSESOL WIS(iSESOL工廠數字化制造運營系統)是面向中小型企業的工廠數字化制造運營系統。通過使用iSESOL WIS,制造企業可以獲得制造執行過程透明、有序與優化等能力。
iSESOL BOX(iSESOL智能魔盒)是工業平臺級智能硬件,可以連接市場主流數控系統。作為iSESOL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數據入口,iSESOL BOX可協助中小型制造企業實現端網升級、裝備智能化等一系列登云入網應用。
作為工信部首批通過認證的工業互聯網可信云服務的五家平臺之一,目前智能云科已進入快速成長期,平臺建設勢如破竹,三年內聯網設備數預計可達30萬臺。
張曉介紹,智能云科本質上屬于一個面向工業的數據公司。2018年,智能云科做了大量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活動?!霸趨^域推廣上,我們已經和國內很多省市的制造谷、園區進行了洽談,這些線下布局將在2019年一一落地,因此今年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他在采訪中多次強調了工業互聯網線下的重要性,“如果沒有線下,工業互聯網只是一朵飄著的云,隨時可被替代?!?
智能云科通過iSESOL BOX在線下連接Fanuc(發那科)、Siemens(西門子)等市場上主流數控系統,同時,加載軟PLC(基于ethercat總線的可編程控制器),采集傳感器數據,經過DA模塊(從站),實現模擬信號與數據信號的轉換,并通過iPORT協議,可將設備制造數據接入iSESOL工業互聯網平臺,配合iSESOL WIS實現對整個工廠的設備管理。
iSESOL BOX還是一款具備邊緣計算功能的應用平臺。iSESOL BOX預裝了i5OS工業控制系統,能夠將工業人(包括高校的學者、深耕產業的技術專家等)對行業的獨特理解和能力(行業know-how)沉淀下來,形成具備邊緣計算能力的自適應工業APP,將其進行標準化、可分享化的應用。
目前,iSESOL BOX應用管家上的智能增效APP,已批量應用于汽車零部件、3C等機加工企業。經測試,iSESOL BOX在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增效表現,平均提升10%以上。
和其他工業互聯網平臺相比,智能云科具有三大核心競爭力。張曉介紹,首先,平臺因垂直機加工領域而更加聚焦;其次,平臺以為客戶提供價值為核心,更關注解決行業痛點;再者,智能云科脫胎于制造業,線下基礎扎實,不僅積累了大量的用戶群,而且對行業體系有全面的認識,可以迅速切入各種不同的系統。
談到2019年工業互聯網市場的發展趨勢,張曉提到了三個方面,即更專業化、更聚焦行業、更聚焦區域?!?018年,大家都在打基礎,(做的)很多東西都是通用型,(應用面)很窄,和現有的云計算平臺類似,而做工業互聯網就必須深入工業行業,如果扎得不深就會遇到很多技術問題?!彼f,“去年國內不同區域已經聚集了一些不同產業,比如,江南地區的無人駕駛汽車及相關配件產業,區域和行業特征非常明顯,這和各地方一直以來的工業布局密切有關?!?
至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較為成熟的模式,張曉坦承,“誰也不知道最終是什么樣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將向四個方向發展,一是設備智能,這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基礎;二是車間和工廠智能,這是目前正在大力推進的工作;三是區域協同,不同區域有不同的產業特點,要解決產業上下游的銜接問題,就需要先實現區域協同;四是社會化的制造協同,即生態的打造。
不可否認,在市場前景看好的同時,國內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站在企業的角度,張曉認為,首先要獲得用戶的理解和認可,產業規模要放量,就必須憑借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來贏得客戶的口碑。另外,投資工業必須有信心和恒心,不僅投資金額巨大,而且很難快速見到成效,比如一款工業APP產品需要花較長時間去打磨其實用性、驗證其安全性。所以,他呼吁,在產業發展前期,政府能給予支持,尤其是資金上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