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機械工業增速先升后降行業運行壓力增大
“2018年我國機械工業經濟運行表現出產銷基本平穩、投資有所改善,外貿出口好于預期的態勢。但同時,成本上升、效益下滑、需求疲軟、訂貨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行業實現穩定運行的壓力在增大。”在2月25日召開的“2018年機械行業經濟運行信息發布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機聯”)執行副會長陳斌對過去一年行業運行情況進行了總結。
展望2019年,陳斌預測,機械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將在6.5%左右,利潤總額受2018年低基數的影響增速或回升至5%左右,對外貿易出口將適度增長,但實現難度將大于2018年。
利潤額增速明顯回落
來自中機聯的數據顯示,2018年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先升后降,總體運行基本平穩。上半年呈現逐月提升的趨勢,由年初1—2月的7%升至1—6月的8.4%,此后增速逐月放緩至年底的6.3%。年末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國工業增加值增速0.1個百分點,但低于制造業增加值增速0.2個百分點。
2018年機械工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38萬億元,同比增長6.05%;實現利潤總額1.45萬億元,同比增長2.18%。“兩項指標雖均實現了同比正增長,但與上年相比,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增速分別回落了3.42和8.56個百分點;與全國工業比較,分別低于同期全國工業平均水平2.46和8.15個百分點。”陳斌分析。
在對外貿易方面,2018年全國機電產品累計實現出口總額1.4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0.6%。全國機電產品累計進口總額9656億美元,同比增長13%。在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我國機械產品的對外貿易表現出了一定的韌性。
值得關注的是,市場疲軟、需求不足是一段時期以來持續困擾機械行業發展的問題。2018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低位運行,其中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僅增長2.9%,反映出機械產品需求市場總體偏冷的態勢。
機械工業重點聯系企業數據顯示,企業訂貨在經歷2017年回升向好后,2018年以來企業累計訂貨增速呈現波動下行的趨勢,一季度至上半年累計訂貨增幅保持在8%以上,但此后持續回落,截至年底累計訂貨同比僅增長0.84%,較上年同期(13.75%)回落近1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2018年機械工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6.34%,高于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增速。機械工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3.86元,比上年上漲0.23元。具體看,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融資成本普遍上升。在多重成本壓力下,2018年機械工業利潤總額低速增長,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78%,低于上年同期0.26個百分點。
行業運行分化明顯
近幾年來,行業運行分化明顯成為機械工業運行的一大特征,2018年也不例外。
“作為機械工業第一大分行業的汽車制造業,出現了明顯的回落,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僅增長2.9%、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67%,是機械工業主要指標整體回落的主要因素。”陳斌如是分析。
而其他分行業中,工程機械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大幅上漲增幅在20%左右;石化通用設備制造、重型礦山設備制造和機械基礎件行業這兩項指標的增幅也達到10%左右;電工電器、機床工具等行業相關指標則基本保持了5%~8%左右的增幅。
從具體產品來看,過半數主要產品產量下降。截至2018年末,機械工業重點監測的64種主要產品中,產量同比增長的產品有30種,占比47%,比上年減少17種;產量同比下降的產品34種,占比53%。其中有19種產品產量由上年同比增長轉為同比下降,2種產品產量由上年同比下降轉為增長。
實現產量同比增長的產品有如下特征:一是工程機械類產品在上年高基數的基礎上保持增長,挖掘機增速接近50%,裝載機、壓實機械、電動叉車產量增長在15%左右。二是原材料行業生產用相關設備保持增長,金屬冶煉設備、起重機械等產量增長30%左右,水泥專用設備增長10%,礦山專用設備、金屬軋制設備產量增長均超過6%。三是應用面廣泛的通用設備和各類零配件類產品普遍增長,風機、閥門、電線電纜、鍛件產量增速在10%左右。
“產量同比下降的產品主要是前些年持續高速增長的農業機械
設備、發電設備、汽車以及為汽車配套的發動機與儀表等產品。”陳斌總結。
今年利潤額或小幅回升
“展望2019年,國際環境具有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全球經濟將面臨下行風險,對我國外貿出口市場形成持續壓力。”陳斌說。
他分析,國內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機械工業傳統用戶鋼鐵、電力、煤炭、石油化工等領域處于產能調整階段的需求環境沒有變化;機械產品供大于求、過度競爭的供需關系沒有改變;人力成本上升、環保約束升級的趨勢沒有變化。行業運行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復雜,行業實現平穩運行、實現由高速度向高質量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
但同時,積極的因素也在集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強化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強化創新驅動,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合理增長。
2019年新年伊始,國家十部委就出臺了《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釋放出積極信號。“專項調查顯示,近期國家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極大的穩定了機械企業的發展信心、提振了發展士氣。”陳斌說。
綜合分析,中機聯提出如下預判:2019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將比較平穩,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在6.5%左右,利潤總額受2018年低基數的影響增速回升至5%左右,對外貿易出口將適度增長,但實現難度將大于2018年。(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