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金屬打印市場規模 2025年預計將達30.5億美元
近兩年,3D打印技術的飛速發展一直被業界人士津津樂道。3D打印產業發展至今,已經逐漸成長為可以滿足工業生產,實現制造業轉型的重點產業之一。
3D打印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據美國領先的調查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近日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到2025年,全球3D打印金屬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0.5億美元,預測期間復合年增長率為31.8%。由于3D打印技術具有快速原型制造和制造速度優勢,越來越多的行業采取此項技術作為主流的制造方法,并不斷增加相關投資。
現在,3D金屬打印的研發與投資在不斷增加,尤屬航空航天、國防工業最為突出。就航空航天領域而言,3D打印技術已經逐步被應用于飛機機翼制造、復雜零部件制造及修復等多個方面,而且在運用3D打印技術后,原有制造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得到了妥善解決。可見,3D打印技術的優勢顯著。
發展提速 市場廣闊
3D打印作為一項全新的制造技術,在及時制造、復雜制造、個性化制造、特殊環境下制造、任意制造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它所衍生的設計、軟件、材料、數字制造等新的產業鏈,正在逐步優化傳統制造,構建一個全新的制造生態。
航空航天、國防行業是3D打印技術的早期采用者。由于3D打印提供的交付周期縮短,以及對高度可定制零件的需求增加,報告預計,航空航天和國防行業在預測期內的復合增長率最快,為34.2%。
這也導致該行業中鈦和鋼等材料的利用率頗高。報告顯示, 由于其在航空航天領域中的重要應用,鈦是2017年市場增長的最大貢獻者。鈦基合金具有非常高的熔點并且對氧化和酸具有很強的抵抗力,這對于飛機零件制造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由于鈦的高強度和低密度特性,飛機設計者能夠實現更高的推力與發動機重量比。
另外,就產量而言,由于金屬粉末在金屬零件制造過程中提供的卓越品質,粉末市場在2017年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占比為92.6%。報告預計,在預測期內,粉末市場的銷量將以較高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進展。
在采用3D打印金屬方面,美國一直是全球范圍內3D打印金屬的主要生產商和消費者,報告顯示,北美是2017年該市場的最大貢獻者。3D Systems和ExOne等主要行業參與者的出現預計將推動該市場的創新產品發布和擴張計劃。此外,3D打印等先進技術與多種制造工藝的日益融合,也正在推動該國市場的增長。
汽車市場3D打印規模到2024年將超80億美元
3D打印不僅在航空航天、國防領域有著突出作用,實際上,汽車、機床零部件制造、消費品等多個制造領域都有嘗試用3D打印技術制造一體化零件的案例,例如通用汽車再造座椅支架。
3D打印在汽車領域有著巨大應用潛力。根據全球市場研究和咨詢服務提供商Global Market Insights公司的預測,到2024年,汽車市場的3D打印規模預計將超過80億美元。在保持低制造成本的同時開發復雜和高質量組件的需求日益增長,該技術使制造商能夠生產通過傳統制造方法無法實現的組件,這是推動汽車行業3D打印解決方案需求的主要因素。
3D打印也被稱為增材制造,以數字模型為基礎,使用軟件和3D打印機逐層添加材料以形成三維的實物。與傳統制造技術相比,增材制造技術能夠更快地開發原型并消耗更少的資源。此外,它還降低了工具成本,因為它允許制造商使用相同的工具設備來開發各種模型。
汽車市場中的3D打印受到汽車行業不斷增長的需求的推動,3D打印技術使得產品的開發成為可能,這些產品在傳統方法的早期技術上是不可行的。增材制造技術的構建機制允許設計有自由度,并且允許在先前難以接近的表面或部件下集成內部部件。此外,它使制造商能夠組合部件以實現集成功能,從而在保持低成本的同時提高產品性能和耐用性。
在汽車領域,北美在3D打印中占據主要份額,Global Market Insights公司預測顯示,其在2017年占總收入的40%以上。報告稱,北美地區Stratasys和3D Systems等主要市場參與者的存在是支持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該地區的研發投入也高于其他地區,進一步促進了3D打印技術的進步。此外,政府的支持性舉措也是促進市場增長的一大助力。例如,美國政府不斷與各種私人機構和學術機構合作,促進在該地區使用增材制造技術。
汽車的3D打印市場在過去10年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因為在市場上運營的公司已經吸引了投資來資助和商業化該技術。市場參與者正在推出各種戰略舉措,以擴大其市場份額并加強其產品組合。
3D打印市場的快速增長下,對軟件的需求也不同以往。由于對第三方開發商的需求不斷增長,3D打印軟件市場將以超過25%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這些第三方開發人員正在開發與各種打印機和技術兼容的開源3D CAD軟件。此外,他們還與主要的3D打印硬件和OEM制造商合作,以消除設計基于軟件組件的硬件組件的復雜軟件解決方案。
作為新興產業的后起之秀,3D打印的價值正在凸顯。按照3D的用途和發展趨勢來看,3D打印的未來值得期待。( 余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