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報告:我國工業互聯網開局良好但產業基礎并不牢固

日期:2019/03/19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盡管我國工業互聯網開局良好,但產業基礎并不牢固,核心技術能力和生態掌控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工業互聯網的規模化應用仍面臨較高壁壘,在一些領域探索出的融合應用新模式、新業態還只是星星之火,建立并鞏固優勢的任務十分艱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那么工業互聯網是什么?應該如何建設?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20問》,詳細解答了這些問題。

不同于消費互聯網

報告指出,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實現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通過人、機、物的全面互聯,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鏈接,推動形成全新的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成為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依托、重要途徑、全新生態。

工業互聯網和通常所說的互聯網有什么區別?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新領域,是在互聯網基礎之上、面向實體經濟應用的演進升級。通常所說的互聯網一般是指消費互聯網,與之相比,工業互聯網有3個明顯特點。

一是連接對象不同。消費互聯網主要連接人,應用場景相對簡單,工業互聯網實現人、機、物等工業經濟生產要素和上下游業務流程更大范圍的連接,連接種類、數量更多,場景復雜。

二是技術要求不同。消費互聯網網絡技術特點突出體現為“盡力而為”的服務方式,對網絡時延、可靠性等要求相對不是特別嚴格。但工業互聯網既要支撐對網絡服務質量要求很高的工業生產制造,也要支撐高覆蓋高靈活要求的網絡化服務與管理,因此在網絡性能上要求時延更低、可靠性更強,同時由于直接涉及工業生產,工業互聯網安全性要求更高。

三是發展模式不同。消費互聯網應用門檻較低,發展模式可復制性強,完全由谷歌、臉書、亞馬遜、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主導驅動發展。工業互聯網涉及應用行業標準雜、專業化要求高,難以找到普適性的發展模式,通用電氣、西門子、航天科工等制造企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同時,互聯網產業多屬于輕資產,投資回收期短,對社會資本吸引大。而工業互聯網相對重資產,資產專用性強,投資回報周期長,且還存在一些認知壁壘。

呈現井噴式發展

報告稱,當前,全球工業互聯網正處在產業格局未定的關鍵期和規模化擴張的窗口期,發達國家圍繞核心標準、技術、平臺等加速布局。美、德兩國保持領跑,日本、韓國、法國、印度、巴西等國紛紛加快追趕步伐。

美國將工業互聯網作為先進制造重要基礎,其主導的工業互聯網聯盟,匯聚了38個國家和地區的270家企業,正試圖成為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展樞紐。德國將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工業4.0關鍵支撐,集聚龍頭企業推進標準、開發、試驗等工作,已成為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兩大陣營正在加快雙方對接,實現強強聯合。

同時,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全球競爭焦點,呈現井噴式發展,目前已超150個。跨國巨頭積極打造“國際品牌+高端產品+先進平臺”立體新優勢,通用電氣Predix平臺覆蓋風電、航空等領域,集聚2萬開發者,已開發160種App。

近年來,特別是工業互聯網創新戰略實施以來,在產學研用各方的積極參與、共同推動下,我國工業互聯網取得重要進展,主要包括網絡、平臺、安全、應用4個方面。

在網絡方面,“東西南北中”五大標識解析公共服務節點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企業外骨干網絡加快部署,工廠內外網改造持續推進。

在平臺方面,有一定影響力的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已超過50家,重點平臺平均工業設備連接數超過59萬臺套、工業App數達到1500個,制造業重點行業骨干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超過75%。

在安全方面,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平臺初步建成,安全風險監測發現、預警通報以及處置支持能力不斷增強。

在應用方面,截至2018年9月,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和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67.8%和48.5%。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開展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個性化定制的企業比例分別達33.7%、24.7%、7.6%。

報告指出,我國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到2035年,建成國際領先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和平臺,形成國際先進的技術與產業體系,重點領域實現國際領先;到本世紀中葉,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列。

產業基礎并不牢固

報告還指出,盡管我國工業互聯網開局良好,但產業基礎并不牢固,核心技術能力和生態掌控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工業互聯網的規模化應用仍面臨較高壁壘,在一些領域探索出的融合應用新模式、新業態還只是星星之火,建立并鞏固優勢的任務十分艱巨。

一是關鍵基礎能力不足。我國制造企業數字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多數企業數字化水平較低,網絡化、智能化演進基礎薄弱;工業網絡標準、技術、產業基本被外商掌控,且標準眾多、互通性差;工廠外網絡主要依托公共互聯網,難以滿足工業生產高安全、高實時和高可靠的要求。

二是全球引領能力不足。我國缺乏類似GE、西門子等具備綜合解決方案和全領域覆蓋能力的龍頭企業,企業長遠布局能力薄弱,前瞻性、系統性和技術含量亟待提升,自主可控、并引領國際發展的能力不足。

三是資金人才保障能力不足。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資源要素投入力度不夠。我國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的投入相比于國外領先企業差距很大。此外,工業互聯網發展涉及工業、IT、通信等領域的縱向和橫向整合,復合型人才以及大量新型技術工人缺口巨大。

報告強調,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有四項任務較為迫切。一要著力打造工業互聯網國家級創新體系。加強軟硬件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動關鍵網絡設備和智能網聯裝備的研發及產業化,特別是要運用工業互聯網數據、模型大量集聚的特點,打造一批匯聚大量活躍創新主體和開發者的開源社區及平臺,推動長期卡脖子的各類工業軟件加快突破,打破工業軟件對國外的高度依賴。

二是統籌建設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圍繞具有較強外溢效用和拉動作用、公共事業性質相對突出、單純依靠市場機制難以實現的領域,統籌部署、分步實施,著重建設四類公共服務平臺,包括工業數據管理服務平臺、評估服務平臺、產業監測服務平臺和檢測認證服務平臺。

三是圍繞“一帶一路”加強工業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一方面支撐推動國內工業互聯網領軍企業“走出去”,在“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建立一批合作示范基地、園區和工廠;一方面積極研判全球工業互聯網領軍企業“引進來”的途徑和模式,支撐開展符合我國實踐發展需要的國際合作。

四是有效開展工業互聯網專業及復合型人才培養培訓。推動相關部委、地方政府、領軍企業、知名院校聯合,在全國先進制造業重點集聚地區共建工業互聯網人才實訓基地。組織高校學者和科研機構專家編寫工業互聯網學科導論及培訓教材。動態建設完善全球工業互聯網高端創新人才庫,為國家引進領軍人才、布局重點項目提供信息儲備。(何珺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