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 對制造業有哪些影響?

日期:2019/04/15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完善政策設計,優化政策銜接性。企業專門用于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已享受加速折舊優惠政策的,在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時,可以就已經在稅收上進行加速折舊處理的折舊、費用金額進行加計扣除。通過相關政策合理有效的銜接,保證兩項優惠政策不抵消,減少企業核算的工作量,體現促進研發和創新驅動發展的宏觀經濟政策導向。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稅收優惠政策在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國該項政策涉及優惠行業較少、優惠力度不足、企業涉稅風險大、政策不銜接等問題,正制約著企業充分享受政策優惠。

基于此,賽迪智庫政策法規研究所的專家近日提出4點建議:擴大優惠行業范圍,增強政策普適性;增強優惠力度,提升政策吸引力;優化納稅服務,降低企業涉稅風險;完善政策設計,優化政策銜接性。

利于制造業轉型

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是政府為鼓勵特定行業或部門投資,允許納稅人在固定資產使用初期提取較多的折舊,以提前收回投資。這種前期提取較多折舊而后期折舊數額減少的方式,加計了企業的前期成本,減少了前期的企業所得稅稅負,在總體稅負水平不變的同時,起到了延遲納稅的作用,從而增加了企業的周轉資金。

談到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稅收優惠政策歷史沿革,賽迪智庫專家表示,該項政策在我國經歷了數次調整,從最初的只允許少數企業報請稅務部門審批,到之后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企業自主選擇加速折舊方法,再到優惠行業的不斷擴圍,以及優惠力度的不斷加強,我國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逐步走向科學規范。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于供給側企業、行業、宏觀的供需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專家稱,“加速折舊政策對我國制造業的影響主要有3個方面。”

一是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加速折舊政策使企業的成本費用前移而應納稅所得額后移,企業前期繳納的所得稅額減少。此項政策具有遞延納稅的作用,緩解了企業前期的納稅負擔,相當于政府為企業提供了一種無息貸款。

二是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加速折舊政策通過減輕企業稅負,改善企業的現金流,企業可將節省的資金用于淘汰落后的技術設備,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企業競爭力。以河北省為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出臺的第一年,全省申報加速折舊的費用金額達60.3 億元,同比增長26.6%。

三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對傳統產業而言,只有投資研發設備才能享受加速折舊優惠,而擴大產能的投資并不適用該項優惠。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政策鼓勵發展的行業企業而言,加速折舊優惠對其所有固定資產投資實行全方位的優惠,不管是研發投資還是產能擴大,都可以加速折舊。因此,實施加速折舊政策有助于改善制造業的投資結構。

企業受惠有限

盡管這項優惠措施對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起到多方面的作用,但該項政策涉及優惠行業較少、優惠力度不足、企業涉稅風險大、政策不銜接等問題,制約了企業充分享受這項政策優惠。

一是涉及優惠行業較少。制造業分為30多個行業,而適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稅收優惠的僅有9個,綠色制造和服務型制造業的眾多相關企業仍無法享受加速折舊的政策優惠。相比之下,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加速折舊政策的優惠范圍較我國更為廣泛,鋼鐵工業、金屬加工機械制造、精密工具制造等行業都在優惠之列。

二是政策吸引力有限。相較于縮短折舊年限或加速折舊的方式,企業更青睞于一次性扣除這種簡單直接的優惠方式。然而,我國當前關于一次性扣除的政策規定較嚴苛,不利于企業真正享受優惠政策。比如,對一次性扣除的固定資產價值規定過低,持有資產5000元以下才可以一次性扣除。

三是企業涉稅風險較大。采用加速折舊政策時,前期稅務折舊大于會計折舊,后期稅務折舊小于會計折舊。加速折舊政策導致的稅務會計差異需要企業在此后幾年甚至幾十年進行專門記錄,企業需要承擔由于差異事項納稅調整不到位而引發的稅務風險。

四是相關優惠政策不銜接。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均涉及企業專門用于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但口徑卻不同。企業已享受加速折舊優惠政策的設備,在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時, 按照會計口徑進行加計扣除。這樣,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折舊可能會小于稅收加速折舊額,加大企業核算的工作量。

例如,某制造企業于2017年12月購入專門用于研發活動的設備,單位價值1200萬元,會計處理按8年折舊。企業選擇縮短折舊年限的方式,折舊年限縮短為6年。2018年企業會計計提折舊額為150萬元(1200÷8=150),稅收計算折舊額為 200萬元(1200÷6=200),企業只能就其會計計算的折舊額150萬元進行加計扣除75萬元。

完善政策設計

基于上述現狀分析,賽迪智庫專家提出以下建議。首先,擴大優惠行業范圍,增強政策普適性,建議將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相關產業和符合條件的其它高新技術產業列入重點優惠行業。同時, 按照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將鼓勵行業適時逐步納入新政策適用范圍。

其次,增強優惠力度,提升政策吸引力。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一次性扣除標準已經明顯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建議將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的標準提高至2萬元,并進一步放寬儀器設備一次性扣除的適用范圍,以及提升儀器設備的價值規定。

再者,優化納稅服務,降低企業涉稅風險。一是完善申報系統,降低涉稅風險。由行業監管部門會同稅務機關,在企業所得稅申報系統開發固定資產管理模塊,實現加速折舊申報附表和管理臺賬自動生成,減輕納稅人核算工作量。同時,實現對所有享受優惠政策企業的單個固定資產相關數據的風險識別,降低企業稅務風險。二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完善納稅服務。行業監管部門可聯合稅務部門,通過設置咨詢服務臺,定期舉辦政策普及講座等方式,確保企業能夠全面、準確地掌握政策精神。積極開展納稅輔導,幫助企業依據自身盈虧情況,選擇是否進行加速折舊及折舊時采取的方式。

最后,完善政策設計,優化政策銜接性。企業專門用于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已享受加速折舊優惠政策的,在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時,可以就已經在稅收上進行加速折舊處理的折舊、費用金額進行加計扣除。通過相關政策合理有效的銜接,保證兩項優惠政策不抵消,減少企業核算的工作量,體現促進研發和創新驅動發展的宏觀經濟政策導向。(何珺)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