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核心技術和基礎材料是中國大企業發展的關鍵短板

日期:2019/09/02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最新發布的“三個500強”榜單顯示,我國大企業在世界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在世界500強入圍數量上首次實現了對美國的超越。但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與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相比,差距依然不容忽視。在分析當前中國大企業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時,報告提到了來自六方面的挑戰,其中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核心技術和基礎材料短板,以及效益效率不佳延緩高質量發展轉型進程。

最新發布的“三個500強”榜單顯示,我國大企業在世界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在世界500強入圍數量上首次實現了對美國的超越。但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與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相比,差距依然不容忽視。

9月1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連續第18年發布中國企業500強,連續第15年發布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和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三個500強”榜單涵蓋了我國不同產業、不同地區共計1082家大企業,是包含8.48萬家子公司、4.35萬家分公司、參股2.24萬家企業的企業生態群體。

在分析當前中國大企業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時,報告提到了來自六方面的挑戰,其中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核心技術和基礎材料短板,以及效益效率不佳延緩高質量發展轉型進程。

報告稱,不少領域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歐美日等國企業手中,對我國相關產業的持續發展構成巨大潛在威脅。技術貿易本應是市場化的經濟活動,但對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政府往往對其轉讓采取管制措施。核心技術買不來,要不來,也討不來,必須靠自己去突破。

近年來,不少媒體就我國當前尚不掌握的核心技術進行了盤點,發現我國在光刻機、光刻膠、芯片、操作系統、短艙、觸覺傳感器、真空蒸鍍機、手機射頻器件、iCLIP技術、重型燃氣輪機、適航標準、電容和電阻、核心工業軟件、核心算法、高壓柱塞泵、航空軟件、透射式電鏡、燃料電池、高端焊接電源、超精密拋光工藝、水下連接器等諸多領域,都存在受制于人的關鍵核心技術。

據統計,全球頂尖精密儀器前25強基本上被美日德壟斷,其中美國10家,日本6家,德國4家,英國2家。比如,激光顯示的投影機核心成像器件被美國和日本所把持;工業機器人三大核心技術基本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中;激光投影機的DMD成像芯片被美國德州儀器壟斷;OLED制造設備真空蒸鍍機被日韓廠商所把控。此外,在高端機床、火箭、大飛機、發動機等尖端領域,雖然部分零件實現了國產,但生產零件的設備卻受制于技術,95%依賴進口。

報告提醒道,“我國技術追趕的步伐越快,歐美國家的焦慮與猜忌也就越嚴重,未來基于核心技術而對我國企業采取打壓措施的可能事件也許會進一步增加,相關領域的企業必須對此有所預判。”

除了核心技術,材料也是我國工業生產領域一個突出的薄弱環節,是制約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短板。報告指出,“中國科技被卡脖子的領域,一大半都是材料問題”。

歷史原因決定了我國材料工業水平整體較差,但這似乎并沒有影響我國科研工作者在材料學領域表現出特殊的天賦。事實上,在全球頂尖的100位材料學家榜單中,共有15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其中榜單前6位均為華人。遺憾的是,他們絕大多數選擇去國外發展。

報告分析,當前我國材料領域,明顯表現出科研強、生產弱的格局。一方面我國科研人員近十年來在世界知名材料領域學術期刊上發表大量高質量論文,另一方面我國材料制造業卻總體上處于弱勢地位,不少關鍵材料、基礎材料都要依賴進口。

據統計,全球總共有約130種關鍵核心材料,其中32%我國完全空白,另有52%依賴進口。例如,液晶面板的關鍵材料——間隔物微球以及導電金球,全世界只有日本一兩家公司可以提供;液晶分子材料多數來自于德國企業;偏光片兩大核心原材料PAC膜和TAC膜依賴日本進口。再比如,車用燃料電池有兩大關鍵部件,膜電極組件與雙極板,長期依賴國外。

“相關領域的中國企業,它們所做的工作,就是對進口原材料進行后續加工,或是采購國外零部件進行集成裝配。”報告指出,一方面中國企業只能賺取低廉的加工費,另一方面企業的持續經營完全受制于國外材料供應方,中國企業因此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效益、效率不佳是中國大企業持續發展面臨的另一大挑戰。從企業發展實踐結果看,我國大企業在效率與效益上雖然有所提升,但與歐美國家大企業的巨大差距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改善。

數據顯示,2019中國企業500強的凈資產利潤率為9.65%,盡管與上年500強相比已經有了一定程度改善,但與世界500強、美國500強相比,盈利能力仍有很大差距。2019中國企業500強的凈資產利潤率比當年世界500強低2.68個百分點,比當年美國500強低5.51個百分點。

從長期趨勢看,除金融危機期間,由于世界500強、美國500強企業受危機影響較大,中國企業500強的盈利能力在短期內領先于世界500強、美國500強外,其他年份中國企業500強的凈資產利潤率一直低于世界500強與美國500強。在人均凈利潤方面,中國企業500強也同樣遠低于世界500強與美國500強。

報告強調,盈利能力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國大企業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而導致這一差距的原因,主要在于企業技術能力和國際品牌塑造能力的不足。中國企業的產品與服務附加價值偏低,只能依靠低價格、低利潤來提升競爭力,而低利潤進一步加強了對中國企業的低端鎖定,導致其難以推進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相關戰略。因此,中國大企業迫切需要打破這一不利循環的制約,增強企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潛力與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