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門聯手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工作
8月28日,工信部等十部門印發了《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兩個階段發展目標。
《意見》要求,到2020年底,建立監督檢查、信息共享、應急處置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設備、平臺、數據等至少20項亟需的安全標準;基本建成國家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保障平臺、基礎資源庫和安全測試驗證環境;在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形成至少20個創新實用的安全產品、解決方案的試點示范,培育若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企業。到2025年,建立起較為完備可靠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安全在核心技術和產業體系上還存在較大不足,安全意識不強,技術創新力度不足,體系建設不健全,且工業、制造業產業體系龐大,安全基礎薄弱,亟需‘打基線、筑防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表示。
為全面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意見》提出了7個方面17項重點任務。
一是推動安全責任落實。企業依法落實主體責任,政府履行監督管理責任,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開展本行業領域工業互聯網安全指導、監管工作。
二是構建安全管理體系。健全監督檢查、信息通報、應急處置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工業互聯網行業企業分類分級指南,不斷完善工業互聯網安全標準體系。
三是提升企業安全防護水平。督促相關企業部署針對性防護措施,不斷夯實設備和控制、網絡、平臺等安全。加強對標識解析系統的安全評估,強化平臺安全,加強工業App安全管理。
四是強化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保護能力。指導企業完善數據安全防護措施,建立工業互聯網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制度,構建工業互聯網全產業鏈數據安全管理體系。
五是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手段。打造國家、省、企業三級協同的安全技術保障平臺。建立基礎資源庫和安全測試驗證環境,提升識別隱患、抵御威脅、化解風險的能力。
六是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公共服務能力。開展安全評估認證,推動測評機構的審核認定。鼓勵和支持專業機構、安全企業等提升安全服務水平,增強安全產品及解決方案供給能力。
七是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加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支持力度,培育安全企業,開展試點示范,遴選優秀安全解決方案和最佳實踐,加強應用推廣。
劉多認為,要打造堅實的安全基礎,需要緊抓產業體系建設,加強全面系統部署,通過在技術、產業、政策上協同發力,完善支撐保障體系建設。因此,《意見》是加強體系化部署,提升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能力的行動綱領。
此外,《意見》還立足網絡安全形勢,防范融合領域新型安全風險的關鍵舉措。劉多指出,首先要識別威脅,化解風險;其次要轉變思路,積極應對;再者要找準重心,把握關鍵。
“當前形勢下,安全工作正在加快轉變思路,樹立新理念,制定新舉措。”他提出,要化風險為動力,堅持“管理與服務、技術結合”,抓牢“應用驅動、服務導向”,重點加強產業供給和支撐能力建設,推動構建“安全架構—最佳實踐—集成創新—試點示范”的產業應用路徑。
他還強調,工業互聯網安全需要重點把握關鍵行業領域和核心設施要素,《意見》進一步強化“融合創新、重點突破”,堅持優先推進、重點保障的基本思路,圍繞牽動當前及長遠發展的航天航空、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以及工業互聯網平臺、設備和控制系統等關鍵設施要素,加強各環節管控手段建設,加快標準研制和評估實施,優化制度機制和管理策略。
為了保障工業互聯網安全有關工作任務有效落實,《意見》還提出了4個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優化創新環境;三是發揮市場作用,匯聚多方力量;四是加強宣傳教育,加快人才培養。(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