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工:構建“五級五通道”職業發展體系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人才成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第一資源,而技能人才則是企業產品質量得以保證和提升的重要保障。近年來,為應對行業產能過剩、結構趨同的嚴峻挑戰,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簡稱“山東臨工”)建立起科學的人才管理模式,探索形成了“五級五通道”職業生涯發展模式,為推動集團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10月19日,山東臨工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史生勇和山東臨工總經理助理宋曉穎接受了《機電商報》的采訪,詳述山東臨工打造高技能人才戰略新高地的經驗。
47年來,山東臨工秉承“效率至上 科技領先”核心價值觀,立志成為“國際化的工程機械領先企業”。目前,其產品線覆蓋裝載機、挖掘機、壓路機、平地機等,實現了主控閥等核心零部件研制的重大突破,可為客戶提供全套工程機械施工解決方案。
作為中國工程機械工業的一員,山東臨工不僅為客戶朋友提供可靠的產品和貼心的服務,同時還為社會、行業培養技能人才,為我國機械工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最值得一提的是其獨樹一幟的“五級五通道”職業發展和培訓體系。
在人才選拔中,最忌諱的方式之一就是以文憑來定能力,論資排輩。只有形成公開、平等、競爭、擇優機制,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淘汰制度,才能為所有人提供平等競爭的舞臺,發掘并善用有真才實學、勤奮肯干的人,由此激活全體員工的創新發展動力。
“為此,我們設計了相互交叉的‘五級五通道’職業發展通道,為員工提供更多職業發展機會。經過不斷完善,最終要實現合適的人才在合適的崗位,來提升組織效益的目標。”宋曉穎說。
所謂“五級五通道”職業生涯發展模式,即在橫線上,為管理人員、技能工人、技術人員、營銷人員設置了“管理職務、管理職稱、技能序列、技術序列、營銷序列”五個發展通道。縱向上,以技能工人為例,設置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首席技師5個大等級,每個大等級又分為三個小等級,從而為全體員工搭建了廣闊而清晰的職業發展平臺。
在科學劃定等次的前提下,實施物質激勵是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山東臨工對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每月分別給予400元至2000元不等的技能等級補貼,并且針對電焊工等關鍵工種進一步提高補貼,極大調動了技能工作人員的晉升積極性。
同時,依托技師工作站和四級帶徒體系,推進“班組3-3-3”,儲備彈性產能戰略下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一方面,通過創建技能大師工作室、首席技師工作站、技師工作站和技師工作點的四級帶徒體系,對每個技師工作實行“一項目、一課題、一標準、一專利、一團隊”的“五個一”創新管理;另一方面,持續開展“班組3-3-3”多能工培訓,即一名工人勝任3個以上工序,一個工序至少有3名員工掌握,有3人掌握班組所有的工序。
此外,山東臨工還建設臨工培訓學校,形成多樣化的培養體系,以支持“五級五通道”職業發展。具體措施包括:開展“臨工夜校”“臨工講堂”“黃金供應商MBA班”等系列培訓班;加強信息化建設,通過微課程、微課堂、全時云等,搭建移動學習平臺,實現自主選課、在線報名、知識共享等功能;加快推進師資庫、試題庫、課程庫“三庫”建設,多方面、多領域的促進技能工作人員素質能力全方面提升等。
宋曉穎介紹,截至2018年12月31日,山東臨工擁有員工共3275人,其中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占比76%。通過上述人才梯隊建設制度,公司共識別骨干員工761人,占員工總數23%。其中不少員工在榮獲多項殊榮的同時,為公司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以公司首席技師、設備動力部維修電工、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邱峰為例,他不僅榮獲“國家五一勞動獎章”,還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山東省首席技師”“沂蒙工匠”,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通過刻苦鉆研,邱峰掌握了進口數控設備維修技術,打破了洋專家的技術壟斷,累計為公司節約800萬元維修費用。他自主研發設計了磁導航式AGV系列產品,為公司年創造1000余萬元的經濟效益。
除了在企業內部進行人才梯隊建設,近年來山東臨工還積極承辦各類技能大賽,為全行業的人才搭建競技平臺。繼9月成功舉辦“臨工杯”全球維修技能比武大賽后,山東臨工又于10月承辦了“臨工杯”全國第四屆工程機械維修工職業技能競賽。
“蓬勃開展的技能大賽,為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搭建了圓夢舞臺,點燃了技能人才學技能、研業務的熱情,激發出全社會更加尊重技能人才、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史生勇說。
他強調,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企業的競爭最終還是人才的競爭。企業承辦技能大賽的初衷,一是要通過活動發現人才、選拔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二是通過行業內互幫互學,實現共建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