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任:智慧企業建設需要系統性的變革創新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12月17日在“2019中國智慧企業發展論壇”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智慧企業具有數據賦能、人機協同、資源精準配置和自主迭代優化四大特征。智慧企業建設要樹立系統創新思維,注重組織與管理變革,更加重視人的作用。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催生了智慧企業新形態。建設智慧企業的核心目標是提升企業自主智能能力,本質上是在數字經濟、智能經濟時代,企業為客戶、員工、合作伙伴創造價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全新發展模式。
朱宏任指出,智慧企業具有四大主要特征。一是數據賦能。智慧企業要實現“數據—信息—知識—智能”的價值躍遷,釋放大數據蘊藏的巨大價值。其中,數據化、在線化、算法化是實現數據賦能的三大基石。
二是虛實融合、人機協同。由于芯片和傳感器的快速發展和成本的急劇下降,物聯網得到大規模應用推廣。物理世界中的一切,包括人,都將在虛擬世界中得到映射,企業的運行環境將從傳統二元世界轉變為“人—物理空間—信息空間”的三元世界。企業將逐步建立起一個與物理企業實時交互的數字孿生企業,并通過智慧中樞形成一種全新的人機交互方式,在人機物三元融合環境中完成經營管理活動的“感知—分析—決策—執行”閉環。
三是資源精準配置。精準是商業的核心要素,是產品和服務能否有機會與用戶連接的先決條件,更是企業能否存活并做大做強的關鍵。精準不但要求企業根據不同的用戶配置資源,提供個性化服務,還要掌握用戶在何地、何時、何種場景下需要何種服務。
四是自主迭代優化。以在線產品為載體,企業與用戶實時互動產生海量數據,憑借敏捷迭代的算法引擎和智慧決策中樞精準配置資源,并在持續的供需匹配中記錄用戶的反饋,進一步優化算法和服務。螞蟻小貸就是一個經典案例,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將過去復雜的信貸活動,精簡為一個在線的人機交互輸入框,通過“輸入信貸需求—機器作出決定—資金自動匯入”三個簡單動作完成在線實時放貸。在此過程中,客戶數據越來越多,參數越來越準,算法模型越來越有效,風險控制成本越來越低,用戶體驗越來越好,貸款覆蓋群體越來越廣,整個業務進入高速發展的正循環。
當前,信息技術已經從傳統的手段、工具升級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正在全方位顛覆傳統發展方式。朱宏任強調,智慧企業建設需要系統性的變革創新。
首先,要樹立系統創新思維。智慧企業建設不僅是新技術革命,更是一種認知和思維方式的革命。企業不僅要重視各種信息技術、智能技術的創新性應用,重視工業化的產品、技術、工藝、標準等方面的創新升級,也要重視組織、流程、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變革調整,更要重視人在智慧企業建設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同步推進管理變革和人的賦能,實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同步調整。
其次,注重組織與管理變革。機器不斷取代能夠被結構化的知識,創造力成為最稀缺的生產要素和組織中最大的競爭力,對組織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當前,企業不但要做強做大做優,更要依靠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做活做久,將活的數據融入產品,形成能夠與客戶持續互動的活的產品,實現快速迭代升級。企業要通過內部的大規模網絡協同和智慧決策中樞,構建靈活的組織和靈活的機制。
再者,更加重視人的作用。歷次技術革命,將人類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升級為專業化、技術性或者管理性職位,而未來可能被智能機器替代的工作機會將進一步增加,但這并不意味著人類的工作機會將必然減少。麥肯錫的調查表明,進入21世紀以來,要求創造力和復雜社交技能的工作需求急劇上升。人工智能將人們更徹底地推向富含創意、充滿挑戰的分工。通過人工智能釋放和激發人的創造力,將人的價值觀、理論、知識甚至直覺融入到算法模型和產品中,通過反饋、學習和迭代提升企業整體智能水平。人的創造力和機器智能有機結合,可能成為未來的一個重要趨勢,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在交互與碰撞中創造出嶄新的智能生產力。
最后,整合資源,搭建平臺,協同推進智慧企業建設。智慧企業建設是一項創新性工作,國內外都沒有可以大規模可復制推廣的成熟經驗,每個企業都要結合自己的行業特點、基礎條件選擇自己的優先突破點,探索自己的發展路徑。近年來,中國企業聯合會一直支撐工信部開展企業兩化融合、智能制造、管理創新等方面的工作,并于2018年組建智慧企業推進委員會,搭建政產學研用交流合作平臺,目前已經吸引了300多家各行各業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