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 浙江已超過90%

日期:2020/03/02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月2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表示,當前企業復工復產已取得積極進展,其中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已超過90%,其他多個省份也已超過70%。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月2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表示,當前企業復工復產已取得積極進展,其中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已超過90%,其他多個省份也已超過70%。

叢亮在會上指出,目前國家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指導地方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分類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抓好重要物資保障。

從調度數據看,當前企業復工復產已取得積極進展,大型企業相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進度快,上游行業和資本技術密集型企業相對下游行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進度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過90%,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東、江西已超過70%。

從重點行業看,鋼鐵企業復工率為67.4%,有色金屬企業復工率為86.3%。特別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企業正在加快復工復產,口罩企業產能利用率已達到110%,全國糧食應急加工能力復產率已超過70%,煤礦產能恢復率達到76%,鐵路裝車數已恢復到節前正常水平的95%左右,民航、港口、水運均正常運營。

“但是,這次疫情確實對我國經濟運行帶來了較大沖擊,從開始對春節假期消費和相關服務業的影響,到后來遲滯企業復工復產,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遇到了較大困難。”叢亮表示,從中央到各地為此陸續出臺了有力有效的對沖政策,比如降低企業用能成本,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為防控物資重點企業提供低利率資金,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和職工醫保費,緩繳住房公積金,對部分行業和個人減免增值稅和所得稅等。

針對媒體關于“2020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否會因為疫情發生變化”的提問,叢亮答道,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帶來了沖擊,但完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還是有很多有利條件的。

首先,疫情改變不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沖擊是暫時的、短期的。比如,很多消費并不是消失了,只是延期了,待疫情結束后自然會釋放。2003年非典期間,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最低降至4.3%,但7月大幅回升至9.8%。再比如,這次疫情期間,網絡購物、線上課堂、遠程辦公、在線娛樂和智能制造等行業逆勢增長,這些都體現出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和潛力。

其次,應急政策措施正在積極對沖疫情影響。前期,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已經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穩定經濟運行的“六穩”舉措。這段時間以來,又根據形勢需要緊鑼密鼓地出臺了多項有力有效的對沖政策。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將會不斷緩解經濟運行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

第三,復工復產促進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不斷恢復。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我們按疫情風險低、中、高等級,差異化分區分類推進復工復產。著力打通交通堵點,在疫情低風險地區,全面取消道路通行限制。協調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復工復產,先行保障醫用物資、生活必需品、物流等關鍵行業及上下游產業同步復工,確保產業鏈正常運轉。落實“政策要跑在受困企業前面”的要求,及時協調解決復工復產企業,特別是重點地區企業的用工、資金、原材料供應等問題,加大對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幫扶力度,真正讓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動起來”,讓經濟“轉起來”。

第四,發展潛力和政策儲備仍然充裕。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社會治理、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系等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短板就是下一步投資增長潛力所在,是發展空間所在。

下一步,國發發改委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抓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各項部署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繼續研究出臺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積極擴大國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發揮好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加強用工、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加快在建和新開工項目建設進度。

二是抓好已出臺應急政策措施落地實施。加大對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幫扶力度,落實好減稅降費、金融服務、減免租金和穩崗補貼等各項政策。統籌做好生活必需品穩產保供,切實保障基本民生。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努力保障已復工和準備復工企業日常防護物資需求。

三是抓好補短板、強弱項各項工作。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一些領域存在的短板弱項,必須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以更大力度、更加精準地加以補齊。這些既是擴內需、促發展的新機遇,有利于培育和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更關鍵的是將為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何  珺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