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等十地因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成效明顯獲獎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舉措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對北京市石景山區、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江蘇省常州市等10個地區予以激勵,并由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落實相關獎勵支持政策。
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既是典型的產業基地,也是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這些地區在航空、航天、汽車、高端機械裝備、冶金、石化、鋼鐵、有色等工業領域具有重要地位,是特大城市和城市群向外輻射的重要環節,也是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和創新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區域。
按照《對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加大激勵支持力度的實施辦法》,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推薦上報了10個表揚激勵地區,包括北京市石景山區、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江蘇省常州市、江西省萍鄉市、山東省淄博市、河南省平頂山市、湖北省襄陽市、湖南省株洲市、廣東省韶關市、四川省宜賓市等。這些城市在2019年為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示范。
國家發改委對獲獎城市所取得成績進行了介紹。例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立足老工業基地產業發展特點,通過深度開發“原字號”,鞏固壯大傳統優勢產業,工業增長勢頭明顯。通過培育壯大“新字號”,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一批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通過改造升級“老字號”,實施一企一策支持,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骨干企業配套體系日趨完善,一批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江蘇省常州市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率先探索老工業城市創新驅動發展的有效途徑。積極打造智能制造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光伏新能源、軌道交通牽引動力與關鍵核心部件等創新產業集群,推動“常州制造”轉向“常州智造”,支持產業鏈智能制造升級經驗做法被中國工程院列入全國智能制造十大路徑之一,軌道交通、智能電網、工程機械等產業全國領先,光伏新能源、石墨烯和碳纖維等新興產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
江西省萍鄉市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探索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有效途徑。抓住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梯度轉移機遇,積極推進轉移產業承接平臺和跨省區域產業合作平臺建設,圍繞主導產業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初步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和先進裝備制造產業聚集發展,海綿產業集群和節能環保產業集群也初具規模,近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平均增速超過13.7%。
山東省淄博市實施新材料、智能裝備、新醫藥、電子信息“四強”產業攀登計劃,20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國家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新型功能材料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40%以上的重點企業主要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兩化”融合指數穩居山東省第一梯隊。
湖北省襄陽市加快建設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經濟總量穩居湖北第二。深入推進產業合作,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園,推動企業退城入園,降低綜合成本,延伸產業鏈條,加快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和農產品深加工、裝備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實現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開展老城區更新改造,高質量建設新城新區,利用老企業、老廠房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文化體育項目,推動城市文化轉型和城市功能提升。
此外,北京市石景山區抓住籌辦北京冬奧會和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的歷史性機遇,實現工業遺產保護和新興產業發展、城市更新改造相互促進;河南省平頂山市圍繞延伸煤炭產業鏈,推進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實施,探索產業多元化發展新路徑;湖南省株洲市深入推進老工業區改造和工礦污染土地治理;廣東省韶關市堅持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道路,著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四川省宜賓市大力推動由產業結構單一城市向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基地和區域性中心城市轉變。
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加大對有關城市的獎勵支持力度。一是支持改革創新,對受表揚激勵的城市優先支持在老工業基地振興有關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方面先行先試,支持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支持創建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和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二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對受表揚激勵的城市,在安排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重點園區建設中央預算內資金時各獎勵2000萬元,重點支持園區公共創新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進企業入園,同時加大各類資金對示范區建設的傾斜支持力度。同時,結合“十四五”規劃進一步總結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的經驗做法,落實投資、創新、產業、土地、金融等方面支持政策,繼續安排資金支持園區建設。(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