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首個“盒馬村”落地 打造數字農業新零售模式
每年初夏,楊梅上市時,深圳坪山曾屋村村民劉子金就開始為自家果園的產銷忙碌,一頭擔心天氣因素影響楊梅收成,一頭擔心豐產但銷路不佳。最近,劉子金的煩惱少了許多,因為他的怡之意楊梅基地剛剛“升格”為廣東省首個“盒馬村”。
在曾屋村300畝的楊梅園里,無人機盤旋在地勢略有起伏的農田上方,氣流噴射霧炮將藥液從下往上噴灑,穿透樹葉。“這片楊梅園一共有2000多棵果樹,北邊光照不充足,需要針對不同片區進行精準施肥。”基地負責人劉子金在手機里能清楚地看到每一棵果樹的生長情況。
他所在的楊梅基地,距離深圳市區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此前,基地里運來很多劉子金叫不上名字的高科技設備,來自極飛科技的工程師們,這些設備的數量甚至比楊梅園的工人還多。
“極飛農業無人機采用iRASS智能離心霧化噴灑技術,能將藥液霧化成微米級顆粒,可以節省30%農藥化肥和近90%的噴灑用水。”在基地里,極飛科技的工程師手把手地指導劉子金和其他工人操作這些新設備,進行規模化自主施藥作業。
在楊梅基地,“數字化”是最顯著的特征。無人機低空植保,農業機器人殺蟲,電子稻草人24小時實時監控農作物生長情況,通過供應鏈全程數字化,楊梅從枝頭到餐桌的各個環節均可追溯。種了20多年地,劉子金沒想到,如今只需要坐在屋內,打開手機App就能查看果園里的作物生長情況。
通過極飛智慧農業管理系統,果園管理人員在后臺能實時監看選中地塊的農事記錄,并根據農機設備記錄的作業面積、施肥施藥量、畝收成量等數據,不斷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實現精準管理。
今年,廣東這家“盒馬村”預計 20 萬斤產量的楊梅,都將被盒馬以訂單形式承包,通過線上線下銷售出去。這種數字時代的新零售模式解決了傳統農業“憑經驗種地、看天吃飯、豐產不豐收”的問題。
據介紹,“盒馬村”是指根據訂單為盒馬種植農產品的村莊或基地,也是數字時代新零售的產物。2019年起,國內首個盒馬村落戶四川省丹巴縣八科村。隨后,在湖北武漢、孝感,江蘇溧陽,河北遷西等地,陸續復制了多個“盒馬村”。甚至在非洲的盧旺達,也有一個提供哈瓦那辣椒的“盒馬村”。
負責盒馬廣東區水果采購的李純海表示,早在2018年,盒馬開始嘗試銷售來自深圳坪山的楊梅,通過一年多的合作,采集了大量相關產銷數據。今年,盒馬根據這些數據模型與產地對接,以訂單“包園”,將坪山楊梅園打造成廣東省首個“盒馬村”。
從此,劉子金也不再需要為銷路擔憂。“有了阿里巴巴數字農業模型的指導,再加上極飛的智慧農業設備,我們有信心加大在產地的投入,明年計劃引進更完整的極飛智慧農業管理系統,實現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劉子金說。
“生鮮是一門從田地到餐桌的生意,盒馬早在創立之初,就用數據技術實現供應鏈端和銷售端的數字化,將這門生意看做一個產供銷的閉環。”盒馬廣東區域運營負責人申 介紹。
在供應鏈端,每一盒楊梅都自帶“身份證”,從采摘、運輸,到進店銷售,最后配送至消費者的全鏈路過程,每個環節都有跡可循。只要用門店RF槍掃碼,即可追溯全流程。
在銷售端,大數據可以精準“算出”用戶的購買偏好,根據工作日、節假日、天氣變化的不同需求,提前測算次日的采摘量并推送給農戶,農戶收到訂單后開始采摘,即可提供充足的貨量,又能保證商品新鮮、不積壓。
“產端的數字化,需要改變農村的基礎設施,這也是比較難的部分。”李純海說,盒馬在2019年已建成48個供應鏈中心,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國的低成本生鮮冷鏈物流配送網絡。
從傳統農業大國到數字農業大國,農業的增長方式也逐步從依賴自然資源向依賴信息資源和知識資源轉型。農村與城市的連接將因為數字化而更加緊密,而“盒馬村”作為連接城鄉的紐帶之一,已成為中國農村發展的一種新形態。(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