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式谷物收獲機市場“翻紅” 預計全年產銷增長20%
在連續5年下滑后,自走輪式谷物收獲機市場于今年上半年出現大幅反彈。
近日,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企業管理委員會就自走輪式谷物收獲機的市場運行情況進行了分析,將產銷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歸為“惠農政策推動”和“疫情導致農民工返鄉”等因素。
在過去幾年里,受自走履帶式谷物收獲機械大范圍跨區作業沖擊,疊加市場飽和度高,機手收益不佳,投資回收期延長,用戶對新產品迭代更新有顧慮等因素影響,自走輪式谷物收獲機的國內市場規模自2015年的4.5萬臺,逐步下降到2019年的1.7萬臺。
這種持續下滑的趨勢在今年忽然有所改變。根據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企業管理委員會統計數據,2020年1—5月,自走輪式谷物收獲機行業骨干企業累計生產1.66萬臺,同比增長17.1%;累計銷售1.74萬臺,同比增長22.4%。
從產品結構看,隨著谷物、大豆、雜糧、葵花和玉米籽粒等不同作物細分市場的拓展,用戶對農機的多功能需求與日俱增。在此背景下,以雷沃谷神GM系列為代表的中型縱軸流產品需求進一步增加,縱軸流谷物收獲機銷售占比由去年的10%增加到目前的15%。
從地域看,自走輪式谷物收獲機的市場需求主要集中在安徽、山東、河南、河北、天津、陜西、山西和湖北等8個省份。除陜西省受補貼額度下調影響,銷售與去年基本持平外,其余7個省份的銷量均同比增長20%以上,尤其是天津和安徽,增幅分別達到130%和110%。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企業管理委員會分析指出,自走輪式谷物收獲機市場在連續下滑5年后,于今年出現反彈,主要源自3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產業環境發生變化。政策加大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的力度,加強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建設,支持發展訂單農業,鼓勵“產+銷”一體化經營,給予新型經營主體建設資金補貼、購機累加補貼、貼息補貼等多重支持。
例如,甘肅省推進“一鄉一社”試點,即農機合作社裝備提升行動試點建設,鼓勵市縣財政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對糧食生產機具實行累加補貼。現代化農業建設加快以及農業經營主體的變化,進一步促進了市場增長和產品結構的調整。
其次,糧食安全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國家對糧食出口進行限制,我國為保障糧食安全,出臺了多項鼓勵農業生產的政策,直接促進了農業種植業發展,并帶動了農業服務業的發展。從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今年1—5月,農業服務業方面的投資增長了13.3%。
最后,返鄉的農民工成為新增購機群體。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以經營困難為由減員,尤其是雇傭農民工較多的小微企業,導致今年外出務工難度驟然增加。
統計數據顯示,1—4月城鎮新增就業354萬人,比上年同期少增105萬人,就業規模明顯縮小。同時,城鎮失業率也高于去年同期,4月的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上年同期高出1個百分點。由此可見,今年就業壓力加大。
因此,部分沒有找到工作的農民工不得不選擇“回流”。為了提高家庭收入,投資回報率相對穩定,從事作業時間相對較短的農業裝備產品,成為“回流”群體的投資首選之一。
從用戶群體結構變化看,2018年和2019年,9成以上的用戶購機是為了更新設備,僅有7%~8%為新增用戶。而2020年新增用戶占比激增至20%,創近3年新高。同時,用戶年齡調研結果顯示,45歲及以下用戶群體占比增加3.9個百分點,這與打工主力群體的年齡正好吻合。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企業管理委員會預測,國內輪式谷物收獲機械市場保有量目前已經呈現飽和狀態,總體市場已進入存量更新、結構調整的成熟期,國家及地方的相關政策也更趨穩定和規范。
雖然因疫情影響,今年2月及3月上旬,市場運行幾乎處于停滯狀態,但自3月中旬起,隨著作業季的到來,加上國家和地方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前期積壓的購機需求得以快速釋放,導致用戶集中提機,部分區域甚至出現用戶持幣待購的現象。
根據市場反饋,今年以來,因更新換代而購買中型縱軸流谷物收獲機的用戶數量,以及新增用戶數量,均明顯增加。但和早些年的高峰期相比,目前仍處于低位運行階段。預計下半年整體市場需求相對穩定,全年產銷量在2萬臺左右,同比增長約20%。(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