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6% 經濟運行穩步復蘇

日期:2020/07/20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9%,第二產業下降1.9%,第三產業下降1.6%。

“統籌防疫和發展成效顯著,上半年國民經濟逐步復蘇。”在7月16日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如是總結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情況。

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9%,第二產業下降1.9%,第三產業下降1.6%。

談到對下半年經濟走勢的預測,劉愛華表示,在諸多有利條件的支撐下,我們對下半年經濟持續復蘇充滿信心,但仍要堅持底線思維,充分認識疫情影響的廣泛性、復雜性和持續性。

上半年經濟先降后升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經濟先降后升,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運行穩步復蘇,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場預期總體向好,社會發展大局穩定。

劉愛華特別提到,上半年我國工業生產恢復較快,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實現增長。據統計,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1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增長4.4%,一季度為下降8.4%。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增速比5月加快0.4個百分點,已連續3個月實現增長。

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下降1.1%,制造業下降1.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0.9%,降幅分別比一季度收窄0.6、8.8和4.3個百分點。

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4.5%和0.4%,其中6月份分別增長10.0%和9.7%。部分工程機械類和新產品產量增長較快。上半年,挖掘、鏟土運輸機械,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和載貨汽車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6.7%、16.4%、10.3%和8.4%。

除了工業生產快速恢復,服務業降幅也在縮小,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6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增長1.9%,一季度為下降5.2%。分行業看,上半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5%和6.6%;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分別下降8.1%和26.8%,降幅比一季度分別收窄9.7和8.5個百分點。

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降幅明顯收窄,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回升。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81603億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收窄3.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收窄13.0個百分點。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下降2.7%,制造業投資下降11.7%,降幅比一季度分別收窄17.0和13.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9%,一季度為下降7.7%。

值得關注的是,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6.3%,一季度為下降12.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5.8%和7.2%。高技術制造業中,醫藥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3.6%和8.2%;高技術服務業中,電子商務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2.0%和21.8%。

此外,貨物進出口好于預期。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142379億元,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3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同比下降0.2%,一季度為下降6.5%。同時,貿易結構繼續優化。上半年,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0.1%,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8.6%,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

劉愛華總結,上半年我國經濟逐步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經濟運行呈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蘇態勢,發展韌性和活力進一步彰顯。同時也要看到,一些指標仍在下降,疫情沖擊的損失尚需彌補。

下半年繼續回升有潛力

“從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個經濟指標回升情況看,下半年經濟的持續恢復是有支撐的。”劉愛華從3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第一,上半年經濟穩步復蘇為下半年持續恢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自3月份以來,多項指標出現明顯回升或者降幅收窄,這表明疫情沖擊是總體可控的。而且,中國經濟的自我調整能力較強。我國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超大的市場優勢,這些優勢在下階段仍然會有效應對疫情沖擊。

第二,疫情期間催生了很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將為經濟回升繼續提供有力支撐。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遠程辦公、在線教育、智能施工、無人配送等新模式有效地化解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堵點和難點,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產業形成了更多增長極,這些增長極將為經濟下一階段增長提供更多支撐。

第三,宏觀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顯現。上半年,為應對疫情沖擊,我國采取了財稅、金融、就業等多方面的支持政策,這些政策目前已經見到成效。不僅為下半年更好地應對疫情沖擊積累了經驗,也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的信心。與此同時,一些領域在疫情沖擊下暴露出問題,促使我們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增強經濟發展的后勁和活力。

“從這些有利條件看,我們對下半年經濟持續復蘇是有信心的,經濟回升是有基礎、有潛力、有條件實現的。”在列舉利好因素的同時,劉愛華也提醒道,“當前境外疫情仍在快速地擴散,世界經濟經貿重啟舉步維艱,國內需求恢復目前仍受到一定的制約,穩企業、保就業壓力還比較大。所以,要堅持底線思維,充分認識疫情影響的廣泛性、復雜性、持續性,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狠抓政策落實,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何  珺)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
      ?